我在多年的美术馆实践、观察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时常会思考与面对关于建构和解构的问题,而且,它们的双重性往往是同时并置甚至是两难存在着的。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馆体系化与学科化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艺术史理论研究、艺术实践等事业也正处于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并努力推进自身发展,探索式地和国际前沿文化试图构建起一种双向的对话关系。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中,我们作为美术馆或者策展的专业工作者,往往会主动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编者按: 本周推荐刘希言的《从统一到错位:艺术博物馆空间与藏品陈列的博弈》(原载:王璜生主编、沈森执行主编《新美术馆学(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作者以时间顺序讨论了从艺术博物馆诞生以来二百余年间,博物馆空间与艺术品陈列之间博弈关系的发展过程,将其总结为“统一、错位表面下的统一、统一表面下的错位、错位”的四个历史阶段。作者认为,在前两个统一阶段,艺术博物馆是主导者。在后两个错位阶段,公共性成为新的主导者。
在博物馆的废墟上道格拉斯·克林普姚珊珊译 在德语中,“博物馆”(museal [museumlike])一词有着一层负面的意味。它描述的是那些和观者没什么直接关系的物品,那些正在消逝的物品。博物馆的存在,可以说更多地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而不是出于当下的需要。博物馆(museum)与陵墓(mausoleum)不只是在发音上十份接近,实际上,博物馆就是艺术品的家族坟墓。——狄奥多W.阿多诺《瓦莱里·普鲁斯特博物...
图1法国巴黎,1968年,公众在卢浮宫的意大利绘画前。(图片由Francois拍摄/Getty Images收藏) 当法国卢浮宫面向公众的政策被描述为“公众的胜利”,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描述本身,它同时意味着博物馆在“现代性”上的告捷。(图1)用来定义博物馆的 “公共性”,以及对公众的“文化民主权”的强调 ,决定了从根本上不存在博物馆与公众相互独立的某一方的胜利。而对过去的观察发现,公众与美术馆之间,一直存在着一...
近几年来,在上海的商场,兴起一股艺术展览进社区商业体的潮流。如K11,红星美凯龙、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让艺术展览进人社区商业体。有的是在商场空间内建造美术馆,有的是把整个商场作为展览场,并且这股潮流有蔓延的趋势。艺术进入社区商业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艺术公共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一种观点的体现,那么在这股热潮背后,又反映了艺术与商业怎样的...
TeamLab Borderless,台场,东京 伴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媒介的的发展,社会步入了信息形态,新的时间形态以—种新的方式进入人类生活,目前惯称为“新媒介时间”。正如詹姆斯·罗尔所言:“媒介产业如何利用技术以影响人类的时空观及人类与时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持久的理论问题”[1]。新媒介时间可以冲破时空限制,将不同时空的交流呈现在同一公共空间之中,凸显了受众接收信息行为“去...
从“博物”到“展览”——中国“博物馆学”的建立与中国“美术馆学”的特殊性 1949年10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个多世纪的重构(re-invent)现代化权威的运动告一段落,中国开始进入一段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民族国家,中国的美术体制也进入了一个有序发展的阶段。包括博物馆学在内的各个学科都逐渐走向专业化的进程。本文旨在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学”的建立和发展...
对立与合作: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家徐梦可 1668年,罗斯皮里奥西家族(the Rospigliosi family)在罗马的一座教堂中举办了艺术作品展,展览囊括了众多老大师的绘画,却对当代艺术只字未提。这一举动让萨尔多瓦·罗萨(Salvator Rosa)颇为不满,他认为展览已故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对财富的炫耀,这极大的损害了在世艺术家的利益。为此,他还专门组织了支持者绕城抗议。这种在如今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的行为,却恰...
文化与政策:个性、管理与社群治理托尼·本内特徐梦可译 译者按: 在探讨“文化”和“政策”的关系的时候,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在于自由生发的文化活动和行政管理之间,是否真的是无法调和的对立关系?或者我们可以更直接一点来考虑,审美个性和文化行政管理之间,是否存在一个互为共构的可能?本内特的想法是非常明晰的,那就是要将文化看做是特定历史上的一套内在于制度的管理关...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电影性档案这一视角,重新勾勒出电影在当代时空条件下的媒介特性,并借由美术馆及其收藏与展示系统,考察电影在这一特殊场域内所经历的嬗变、消解与转型。“元-档案”意即在电影性美术馆中,电影以一种弥散形式的持存与在场,并在本体层面对于美术馆空间及其观众进行重置与发明。 电影性美术馆:元-档案的展示杨北辰 电影具备了历史,也即拥有了自身的档案。然而,电影...
笔者于2018年访问了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并在该馆工作四十天,对其作为展示与研究专门类艺术形态的博物馆的实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Cooper Hewitt——设计博物馆的叙事语法纪玉洁 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是美国唯一一座国家性质的设计博物馆,位于纽约上东区。它创建于1897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设计博物馆之一,以装饰艺术和设计...
20世纪60年代迪斯尼乐园的圣诞节游行 审美乌托邦——关于“网红展”札记叶骞 网红展——展览的网络化产物 我们正经历一个快速网络化的过程——一切现实的物被数字化、虚拟化。“网红展”就是这一过程的产物,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出现、蔓延、热议、变成新日常的过程。被广...
三月下旬,以“独立空间内容生产”、“独立空间:机制、运营和环境”、以及“草根:装饰还是必需?”为题的几场论坛,在北京不同机构的主持下持续展开。不仅独立空间的实践和功能与美术馆之间存有可参照性,独立空间的“替代性”身份更是以美术馆空间为主要替代对象之一。将其纳入研究范畴,是美术馆学研究获得全面视野和方法的必要。作为北京几家独立空间的长期实践者,本文作者彭晓阳先生参加...
伊夫·克莱因,《坠入虚空》,摄影,1960年 提要 格罗伊斯的文章讨论现实生活与博物馆之间的互补关系。他所谈及的博物馆中“新”的概念,不同于20世纪早期以摧毁作为艺术圣殿的博物馆来打开通向真实生活的道路的观点,而是重新对博物馆的“新”进行反思,“产生新差异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于现实中,只有在...
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海报 交困的意图关于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策展思考 文/蔡萌 摘要:如果说,一个展览是通过提问去寻找答案的话。...
提要这篇文章是美术博物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阿多诺通过讨论瓦莱里和普鲁斯特对博物馆完全对立的态度,揭示了美术博物馆从建立伊始就包含和艺术的矛盾关系:一方面使艺术永恒,一方面使艺术“死亡”。这个对立的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后世学界对美术馆讨论的基本态度。 瓦莱里、普鲁斯特与博物馆[1] ...
摘要博物馆史作为博物馆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其写作范式也随着新博物馆运动和新博物馆学的兴起而发生变化。本文以徐坚先生的著作《名山》为切入点,探讨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写作视角下的博物馆史书写新貌,讨论将“情境”主义引入博物馆史写作的新思路,对比传统博物馆史以线性叙述为主的写作范式,初探新时代博物馆史书写的多元化写作方向。 ...
单轨电车穿过西雅图音乐体验馆 从新美术馆学,到新的美术馆实践 文/王璜生 近期很多人问我,在国内的美术馆事业仍存在操作性等具体问题尚未解决的当下,你提出讨论新美术...
加拿大魁北克文明博物馆(Musée de la civilisation)官网首页。 没有(学者型)策展人的博物馆:经理人管理时代的展览制作 文/马蒂厄·维奥—库维尔 译/刘光赢 马蒂厄·维奥-库...
纽约切尔西艺术区某画廊展览中的大都会博物馆仓库(摄影作品翻拍),摄影:杨方伟。 从收藏到典藏:建美术馆为什么要首先讨论典藏文/蓝庆伟 摘要:美术馆的典藏是包含保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