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实验|艺术介入社区商业体的挑战与实践

笔者于2018年访问了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并在该馆工作四十天,对其作为展示与研究专门类艺术形态的博物馆的实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Cooper Hewitt——设计博物馆的叙事语法

纪玉洁

 

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是美国唯一一座国家性质的设计博物馆,位于纽约上东区。它创建于1897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设计博物馆之一,以装饰艺术和设计艺术为主要特色。该博物馆聚焦于美国设计史和当代设计生态的研究与呈现,传播美国设计精神及设计文化。

设计博物馆与其毗邻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in NYC)、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纽约新画廊(Neue Galerie New York)和纽约犹太博物馆(Jewish Museum of New York),共同构建了一个区域视觉艺术群落。设计、现当代艺术、古代艺术、种族艺术,这些差异化的学科内容,使得这个艺术群落的成员间彼此形成紧密的学术关照和对话语境;加之纽约这个城市独特的经济身份、文化个性和社会语境,以及设计博物馆隶属的史密森尼学会的政府官方性质,使得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有着独特的机构叙事语法,成为一个耀眼的美国设计生态样本。

 

形象:“名字”与品牌重塑

 

Cooper Hewitt品牌Logo

 

在塑造博物馆品牌形象的语境中,一个辨识度高的代名词是公众认知的关键元素。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P. Campbell),我们都无法否认他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选定“The Met”作为新的形象识别的智慧和成功,就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用“MoMA”做为其形象识别,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and Tate Britain)用“Tate”做为其对外宣传的代名词一样,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选用简称“COOPER HEWITT”做为其形象代名词致力于品牌推广,同样获得了成功。

COOPER HEWITT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两个创建人:实业家Peter Cooper 的两个孙女:莎拉·库珀·休伊特(Sarah Cooper Hewitt)和埃莉诺·加尼尔·休伊特 Eleanor Garnier Hewitt)。设计博物馆共历经了三次更名,建立之初名为“库珀联盟装饰艺术博物馆”(Cooper Union Museum for the Arts of Decoration),1969年改为“库珀·休伊特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 Museum of Decorative Arts and Design),1994年又改为“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2014年定名为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三次更名不仅可以看出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推进,也让人观察到设计博物馆自身属性的更迭升级。

博物馆创建人及创建时期历史照片

 

用“COOPER HEWITT”作为形象代名词除了体现对博物馆创建人的纪念之外,这个名字非常容易让人对博物馆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想象与期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人主动去探究名字背后的信息。当然,这种用创建人的名字来做馆名的做法,也与美国博物馆主要由私人捐建,有悠久的慈善传统和捐赠意识有关。

 

视觉:为“设计”的设计

 

为设计博物馆的品牌形象进行设计,一个有趣而有挑战的命题,因为这是为传达“设计”[1]而进行设计。为此,设计博物馆委托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设计公司——美国五角星设计公司(Pentagram Design)来为其做品牌识别设计,同时还邀请字体设计大师切斯特·詹金斯为博物馆量身打造了一款字体,以字体的性格凸显设计博物馆的专属性,这是一款开源的自定义字体,任何一个想用“COOPER HEWITT”字体的人,都可以从设计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免费下载,字体的开源性体现了博物馆开放共享、期待公众参与的理念,而伴随着“COOPER HEWITT”字体的广泛使用与传播,“COOPER HEWITT”的专业机构形象也深入人心。

五角星设计公司为Cooper Hewitt提供了一套专业而完备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一共包含5个部分:视觉形象系统准则(Visual Identity SystemGuideline)、应用准则(ApplicationsGuideline)、展览平面准则(Exhibition Graphics Guideline)、设计杂志准则(DesignJournal Guideline)、数字准则(DigitalGuideline)。

Cooper Hewitt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开放:“通过设计来教育、启迪、鼓舞公众[2]”

 

“通过设计来教育、启迪、鼓舞公众”是设计博物馆2014年经历整修后,新定义的使命。从中可看出:“设计”定义了博物馆的属性与角色;“教育”、“启迪”、“鼓舞”,层层递进地阐释了设计博物馆的价值取向。“公众”是对象,也是目的和结果。馆长卡罗琳·鲍曼女士这样解读博物馆的使命:“我们要打开公众的眼睛,让设计博物馆成为公众理解设计思维和设计问题的新途径,不仅让公众理解今天的设计,还要他们看到设计的未来。”

在这种使命担当下,Cooper Hewitt持续不断地提出挑战性的展览话题,除了关注设计风格、趋势的风向,更关注如何以设计的视角来看待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问题、弱势群体、技术、伦理等等,以展览项目、教育活动、硕士课程、设计奖、设计竞赛等多维度形式,吸引广大公众、设计爱好者、学生、专业设计师,促进他们的设计感知和设计理解,激发他们的设计灵感和创造力,催化他们的设计梦想,推动美国设计的不断前行。

建筑:戏剧化的空间

Cooper Hewitt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91街,其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安德鲁·卡内基宅邸(Carnegie Mansion)、亚瑟·罗斯阳台花园(Arthur RossTerrace and Garden)和博物馆办公楼,共占地1.2英亩。

Cooper Hewitt建筑外观

 

与伦敦设计博物馆的专属博物馆建筑不同,Cooper Hewitt的建筑是典型的替代性空间(alternative space)。1970年设计博物馆从库珀联盟一个基金会大厦的四层,搬进了安德鲁·卡内基宅邸。这座宅邸曾是美国钢铁大王、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的私人住宅,建于1899-1902年间,是美国第一座拥有钢框架结构的私人住宅[3]。建筑表皮是砖、石材质,有着折衷主义的格鲁吉亚复兴风格[4],北门的主入口,是铁艺与玻璃结合的屋檐和大门。观众还未走进建筑,就被一股自然主义的气息所感染。建筑内部古典、华丽,色调沉稳,橡木的天花以雕刻工艺镶板;木制地板虽是新做,但图案样式完全尊重原建筑的风格,墙体覆盖古典主义风格的定制墙纸,另有一间帕拉第奥风格的玻璃温室,温室的玻璃全由蒂凡尼玻璃(Tiffany Glass)工作室设计制作,该空间连接了展览区域与艺术品商店,舒缓的风格与通透的采光,是公众观展情绪与节奏的调节区。

Cooper Hewitt室内空间

Cooper Hewitt展览空间

 

为了使空间最大限度的服务于设计博物馆的功能诉求,2011年至2014年,设计博物馆邀请格鲁克曼·梅纳建筑师事务所(Gluckman MaynerArchitects)对建筑内部进行了重新改造,拓展了约60%的展示空间,并将空间功能进一步优化,以空间需要充分诠释和传达作品为出发点:公共空间的改造在维持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室内装饰基础上,以满足公众活动为主;展示空间的改造是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充分尊重建筑自身的审美风格上,运用了简洁而当代的室内设计元素,在对比中寻求契合的旋律。

博物馆一层和二层内部空间平面图

 

博物馆的一层有多个独立空间,主要举办主题性设计展,比如展览:“途径与才能”(ACCESS+ABILITY)就是在一层三个贯通的空间内呈现的。一层西部另有三个贯通的空间,被设定为方法实验室(Process lab),专用于灵活多变的偏实验性的小型设计展览,一层东部是艺术品商店和咖啡厅;博物馆的二层也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独立空间构成,主要用来做馆藏长期陈列设计展,比如展览:“邪恶之美德”(The Virtuein Vice)就在二层最大的空间中展出,展期6个月;展览“穆思捷”陶瓷(Moustier Ceramic)在一个精致的小空间中展出的。博物馆三层空间通透、相对开阔,可在其中自由搭建展墙,使用弹性相对较大,主要用来做比较大型的当代设计临展,比如以推介全球顶尖3d打印实验室的展览:“约里斯·拉曼实验室:数字时代的设计”(Joris LaarmanLab: Design in the DigitalAge)、前方道路:重新想象流动性(The Road Ahead: Reimagining Mobility)等展览。

Cooper Hewitt展览空间

 

设计博物馆对每个展览空间的改造,都充分考虑了光对空间的塑造与影响,灯光的可变度、功能性展墙的位置、高度、厚度,与原有墙面的贴合关系等等。博物馆地下一层由一个小型通道展厅、学术报告厅、工作坊空间构成,主要用来做设计工作坊、讲座、论坛和会议使用。四层空间(或者说三层半)主要用于博物馆部分藏品的保存、修复以及办公和行政。

博物馆三层和底层内部空间平面图

 

宅邸(Mansion),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都这样指称这栋有魅力的建筑,建筑自身就像其藏品一样,既有气息浓郁的古典装饰风格,又容纳了新鲜的当代设计气息。改造后的新空间,伴随探索性主题展览的动态呈现,造就了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独有的视觉秩序——一个随时等待展览上演的戏剧化空间。

Cooper Hewitt内部楼梯

 

藏品:开放式分享

 

Cooper Hewitt的藏品基础是由两位创立人莎拉·库珀·休伊特(Sarah Cooper Hewitt)和埃莉诺·加尼尔·休伊特( Eleanor GarnierHewitt)游历世界各国,购藏作品奠定的。现有馆藏作品约210,000件,类别包括:产品设计、装饰艺术、纸上作品、平面设计、纺织品、壁纸、数字材料,藏品时间跨越3000多年。大部分藏品位于卡内基宅邸的库房,还有一小部分位于新泽西洲的馆外库房。

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2016年)和大都会博物馆TheMet(2017年)宣布部分图像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版权之前,设计博物馆已经将所有藏品完成数字化采集,并将图片资源进行线上开放式分享,也就是说,设计师、艺术家、教师、学生等专业人士或是业余爱好者,都可登陆网站随时免费下载,网站还开设了“每日一物(Object of the Day)”板块,即每天选定一件馆藏物品,从相对学术的角度介绍其创作理念、背景、内容,鼓励公众对藏品、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个人化的探索,在藏品介绍下方还设有留言区,公众可在此对此作品进行个人化品论。

馆藏作品展

 

藏品资源开放式分享得益于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进步,而新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刺激了人们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数据共享方面的思维变化。显而易见的是,技术拓宽了公众与博物馆的关系,公众获得更多藏品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再设计、再创作,藏品获得激活,藏品数据得到增值。于此同时,会更加吸引公众对藏品的兴趣及关注,从而造就了藏品信息的再传播。所以,在云时代,更需要以开放的姿态确立博物馆的藏品开发战略,建构智慧、共享型的博物馆品牌形象。

 

展览:历史研究+实验探索

 

Cooper Hewitt的展览类型主要分为特展和馆藏展两种。其中特展(当代设计展)约占60%,馆藏展约占40%。博物馆的策展机制采用年度主题式,即每年会有强调的展览主题。2018年,主要集中于三个关键词:自然、感知和无障碍设计。年度主题式的展览呈现即清晰的表达了博物馆的设计价值观、学术立场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美国当代设计的潮流与风向,在强化设计博物馆的学术引领同时,吸引更多潜在的机构和个人捐赠。

当代设计策展人、设计评论家,作家,艾伦·勒普顿女士认为:“策展是一种批判性的视觉实践,策展就是用研究、写作和设计来讲述物体和图像的故事。”做为Cooper Hewitt的高级策展人,我想,艾伦的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CooperHewitt的策展立场与态度。

以下是对设计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特点归纳:

“邪恶的美德”展览

1-探索策展逻辑的独特性。馆藏作品展:“邪恶的美德”,用天主教的“七宗罪”作为组织展览作品的逻辑,将128 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题材各样的馆藏作品,用“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和暴食”7个主题进行解构重组和分类。通过分析设计作品的材料、造型、色彩、构成元素、时间、种类等方面,按照主题提取新的关联,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对话关系,为设计展提供了崭新的策展语境。另一个亮点是展览的展签设计,按照7个主题,分为7个不同颜色,对应关系,简洁直接、一目了然。整个展览概念清晰,形式明快,从一个独特的策展视角,拓展了设计博物馆藏品的内涵。

“Joris Laarman实验室:数字时代的设计”展览

 

2-关注最新技术动向。技术革新是影响当代设计发展的最敏感动因。展览“JorisLaarman实验室:数字时代的设计”展现了技术革新对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生产方法产生的影响。Joris Laarman 实验室对数字/编程设计有着深入的实验与研究,从使用先进的机器人3D 打印人体器官,模拟骨骼生长,到通过编程以运算方式完成在半空中建造的步行桥。以实物、模型和影像三种方式告诉我们未来设计的可能性,设计不仅关乎思维、更关乎制造和销售,而这一切可以通过设计程序来实现,并指出未来的形式和制造将超越工业生产的局限。

“途径与才能”无障碍设计展览

 

3-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途径与才能”无障碍设计展览,是一个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展览,展览由Cooper Hewitt的策展部主任:Cara McCarty策划,据悉,此展览从想法到落地执行,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要知道,无障碍设计作品的征集渠道是很分散的,需要向医院、实验室、学院、商业机构等多个机构进行征集和借用。展览挖掘了过去十年中70多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无障碍设计。在研究、技术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下,功能性、生命增强型产品在家庭、学校、工厂以及整个世界的扩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与爆发。“途径+才能”展览探讨了用户和设计师如何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拓展和开发无障碍产品的解决方案。

“听,看,玩:用声音设计”展览

 

4-注重实验性。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实验性,Cooper Hewitt的一层有一个叫过程实验室空间(Process Lab),在笔者访问博物馆期间,正值展出是“听,看,玩:用声音设计”实验展,该展览以声音交互设计为主,邀请观众成为街头清洁机器Trash Bot的音效设计师,用乐曲的旋律,环境声音和特殊音效进行创作,观众创造的每段声音都会传达垃圾箱的动作并表达机器的个性和情绪,此时,机器转变为具有吸引力的人性化存在。

 

参与:“一支笔”的策略

 

“如何让参观者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去,而不仅仅是围观?如何让参观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经过三年的不懈研发,给出了一个独创性的答案——库珀·休伊特笔。使用这支兼具交互与存储功能的触控笔,参观者可以在交互桌(interactive tables)的屏幕上,根据馆藏作品进行天马行空的设计,交互软件将设计创意完美呈现为家居产品、首饰、工业产品、海报等等,不仅体验了设计创作过程;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以数据的方式传输到触控笔内存储。

库珀·休伊特笔

 

在博物馆二层东侧有一个沉浸空间(Immersion Room),这是关于设计博物馆壁纸收藏的互动体验区,观众用库珀·休伊特笔在交互桌上选择喜欢的壁纸图样,可看到壁纸影像从地面延伸到墙面再到天花板,观众也可用笔自行设计纹样,并立即看到此纹样在空间中的投射效果。库珀·休伊特笔还可以用来存储展览作品信息,只要用笔端点击按压展览标签上的特定符号,此展签的信息即存储到笔中。参观结束后,通过cooperhewitt.org/you访问自己的账号(账号印于参观者的博物馆门票上),就可查看并下载自己在观展过程中创作和收集的所有信息,并可通过社交网站进行分享和传播。

观众在交互桌面上使用库珀·休伊特笔

 

库珀·休伊特笔自推出以来,很快成为设计博物馆的互动明星。调查数据显示,99%进入博物馆的参观者会用到库珀·休伊特笔。借助这只笔,博物馆网站有了15万件次作品信息被下载的记录。据馆长卡罗琳·鲍曼女士介绍,未来,博物馆还要扩展库珀·休伊特笔的功能,将使用范围扩展到有视听障碍的公众。库珀·休伊特笔是开发博物馆公众参与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是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智能化定制化服务的成功探索,对设计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档案:国家设计图书馆

位于Cooper Hewitt办公楼二层的国家设计图书馆

 

博物馆和图书馆都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在美国,大多数博物馆内,都有一个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对比来看,博物馆给公众提供的是实物型信息,立体、直观而形象;图书馆提供的则是记录型信息,多为平面、纸质的呈现形式。博物馆和图书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为表里的关系。在Cooper Hewitt办公楼的二层,有一个国家设计图书馆(National DesignLibrary),它也是史密森尼学会图书馆的一个分馆。

图书馆内部

 

国家设计图书馆包括亚瑟罗斯阅览室、书房、弗雷德和拉里弗里德曼稀缺图书室三个部分。一共收录了80,000余册图书,内容涵盖美国和欧洲的装饰艺术和艺术设计,主要书类有: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装饰图案、家具设计、壁画、纺织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和珠宝。图书馆的特别收藏部分还包括设计研究的书刊、书籍样本和材料类作品等有关物质文化的资源。图书馆对所有公众开放,施行预约制。国家设计图书馆为公众,特别是设计师、设计研究者、设计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设计资料与设计素材,也是设计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另一种彰显。

图书馆资料区

 

[1]此处"设计"是指设计博物馆

[2]“Cooper Hewitt educates, inspires, and empowers peoplethrough design.”https://www.cooperhewitt.org/about/about-cooper-hewitt/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oper_Hewitt,_Smithsonian_Design_Museum

[4]The architectural firm of Babb, Cook & Willard designedthe mansion in the solidly comfortable style of an English Georgian country house. https://www.cooperhewitt.org/about-the-carnegie-mansion-2/

 

作者介绍:纪玉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策划与视觉传播研究方向在读博士。

上一条:理论/观点|电影性美术馆:元-档案的展示 下一条:理论/观点|审美乌托邦——关于“网红展”札记

关闭

相关文章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