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策展机制与美术馆”馆长圆桌讨论会现场 这些年来,思考和探讨美术馆与知识生产关系的话题多了起来,在探讨“美术馆”和“知识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空间协商”、“知识的公共性”、“教育的民主化”等问题进...
国际博物馆协会标志 博物馆的新定义即将出炉 回顾博物馆定义的历史 新美术馆学/编 201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对博物馆新定义进行提案,并将于9月7日最终投票,这一事项引起了...
龙眼屋原貌2016年 “他们”与“我们”: 源美术馆的社会参与式实践 文/陈晓阳 源美术馆最初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于2019年10月18日即将展开的《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叙事》展览海报 美术馆是“视觉游乐场”吗? 文/ 曾玉兰 ...
克莱尔·毕肖普《激进的博物馆学——或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当代性是什么?》 编者按: 我们近期推送所关注的问题:在艺术博物馆的公共空间所存在的一个重要悖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博弈”,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社区与美术馆的关系”,而展开对博物馆乌托邦式的构想和批...
摘要:文章主要回顾了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被称为“体制批判”艺术实践的三次浪潮。从麦克·阿舍等艺术家的第一波创作高峰到“信息社会”时代的菲利普·穆勒、马克·迪翁等第二波艺术家的实践,以及以安德烈·弗雷泽为代表的第三波“体制批判”艺术家的创作与写作,从而观察“体制批判”的概念在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联,进而再思考“体制批判”在当下的意义。 ...
摘要:本文编译自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艾莉森·格林2018出版的书《当艺术家策展——当代艺术和作为媒介的展览》的引言章。节选的部分主要回顾了几位当代活跃的策展人、理论家通过实践与理论对“策展性”(Curatorial)概念的建构及发展,同时分析了“策展性”与以往人们所提及的“策展”概念的不同之处。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也并不是罕见的现象,虽然针对策展的研究领域已经相当成熟,批评...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摘要在传统博物馆体系中,修复员主要负责保存、修缮那些在我们印象中年代久远的珍贵藏品,然而当代艺术的诞生与现代收藏体系的建立让博物馆必须面对装置艺术、媒体艺术、表演艺术等不具有“物质化”...
连州摄影博物馆内景 艺术与日常的庆典: 连州摄影博物馆设计 文/伍端 编者按 在新美术馆学研...
距离一月二十三日武汉封城,已经四十天有余。经历了初期从众恐慌、道义愤怒、无用羞耻和工作焦虑的同时,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参与和观察者,也时刻在关注艺术家、学者和机构的反应。疫情爆发,艺术界相对沉默。或认为艺术无力,又认为不合时宜。灾难不同于其他社会事件,公共信息领域寸土寸金、分秒必争。因此,个人或机构表面的沉默,其背后都可能是一份自抑下沉甸甸的无用焦虑。 ...
公众叙事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了解特定历史、特定文化的一种途径。20世纪史学研究转向以来,公众记忆叙事就成为了元史学的研究范畴,将大众史、民间史和口述史甚至是神话等,收揽进来。如今互联网的低成本准入性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然成为公众叙事的主要媒介。这种非线性叙事的模式使得信息垄断权利被削弱了,公众被技术赋予更多表达和质疑的权力,我们不必信赖“单一”的真相、“单...
新冠疫情期间大英博物馆官网首页: 邀请观众在家里畅游博物馆 关于“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学领域,指生态系统能较快恢复到原有状态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冈德森(L.Gunderson)和霍林(C.Holling)提出了研究系统弹性的扰沌模型(...
The Internet Map网站,这张地图显示了截止2011年底全球网络的情况。图片来源:http://internet-map.net 参与式文化与博物馆的第三次革命《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译者序 ...
媒介融合视野下的当代电影和美术馆 文/穆俊 摘要:近年来,不同媒介之间的联姻,带来了观念艺术、装置艺术等多样化的跨媒介创作模式。当代许多重要导演纷纷加入了这种“跨域”行列,进驻美术馆/博物馆,并结合数字影像、复合媒介等将其电影及影像装置带入博物馆...
疫情期间,盖蒂美术馆(Getty Museum)的艺术分享计划 多重漩涡中的美术馆 这次特稿其实是在新美术馆视域下的一次关于美术馆秩序的集中讨论。一方面旧的制度和问题盘根错节,其...
策展及其紧迫性 比利安娜·思瑞克 编者按: 近年来出现的若干展览史著作大多由策展人进行书写,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作为独立策展人,多年来就一直关注中国语境下的展览历史,并以1979年至2006年间艺术家在上海自发组织的展览史梳理与研究...
以下文章来源于西西弗斯艺术小组,作者王志亮摘要:道格拉斯·克林普是美国艺术批评杂志《十月》早期的核心编辑成员。由于身处当代艺术的核心话语圈,他的批评思想可以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美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某些关键面向。克林普的理论总体上属于1968年之后的艺术体制批判思潮之列,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新前卫艺术理论。他以艺术体制的具体代表——博物馆,为批判对象,借助福柯的理论...
摘要:综合观察各类学术展览活动,可以发现近10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空间观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趋向,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绘画作品展陈的空间化和装置化;作品与场所的意义叠加,独立空间的兴起;扩展场域的展览:作品和展览的跨媒介性与在地性;走向虚拟空间。这几个面向既可作为未来写作的提纲,亦可作为分析当下问题的切入点。它们正说明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与作品的关系悄...
摘要:本文从梳理欧美虚拟博物馆的理论化进程出发,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泰特美术馆(TATE)和谷歌艺术计划(GAP)的网站建设为观察对象,就相关研究和资讯所了解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博物馆在欧美的发展予以情况简报。 关键词:虚拟博物馆;美术馆官网;在线展览;纽约现代艺...
激进美术馆学:当代美术馆的当代性(Radical Museology or, What’s ‘Contemporary’in Museums of Contemporary Art ? )毕晓普(Claire Bishop)London:Koenig Books2013 本书作者克莱尔·毕晓普(Claire Bishop)是当今著名的前卫艺术理论家,特别是关于“艺术介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