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编译自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艾莉森·格林2018出版的书《当艺术家策展——当代艺术和作为媒介的展览》的引言章。节选的部分主要回顾了几位当代活跃的策展人、理论家通过实践与理论对“策展性”(Curatorial)概念的建构及发展,同时分析了“策展性”与以往人们所提及的“策展”概念的不同之处。
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也并不是罕见的现象,虽然针对策展的研究领域已经相当成熟,批评文献也很丰富多样。但是关于“艺术家和策展”或“艺术家作为策展人”的研究自2015年以来才陆续开始有出版。文章将艺术家作为策展人看做了一种影响了“策展性”发展并同时推动了艺术本身发展的实践。
在艺术学院之外,无论是在画廊内还是画廊外,策划展览的方法都与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策展实践是对知识、管理和主张观念的结合。安东·维多柯尔( e-flux创始人、艺术家) 认为当代策展人除了精心策划展览和管理艺术收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职责:“策展人通过选择参展作品,还原艺术品的语境和历史框架,同时负责分配艺术家相互竞争的资金、费用、奖项。策展人还要联系收藏家、赞助者和博物馆受托人等等,换句话说,他们是艺术生产者和我们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中间人。”
艺术史家与评论家碧翠丝·冯·俾斯麦(Beatricevon Bismarck)认为策展必须具有灵活性。策展服务于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模式,她称策展为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方法,以及在艺术和展览领域中与“地点”有关的工作方式,它们是与“在地性(site-specific)、“后工作室实践”(post-studio)和“体制批判”(institutional critique)等理论同时出现的。当代的博物馆或画廊的空间以及策展工作都已转向“参与式”或“在地性”的项目,而不是仅仅展示一成不变的艺术品。策展也加入了诸如激进主义或政治等公共行为。我已经注意到,策展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有趣的是,近期对策展工作做出贡献的来常常来自于设计师和建筑师。
碧翠丝·冯·俾斯麦(Beatricevon Bismarck) 在莱比锡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视觉文化和策展文化。1989年至1993年,她在法兰克福的斯代尔博物馆担任20世纪艺术的首席策展人。她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策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生产方式、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对文化领域的影响以及“艺术家”的后现代概念。
很明显,当代策展的创新与艺术家的创作关系紧密,策展人从艺术家的工作中吸取了很多灵感。玛丽亚·林徳是这一概念的重要评论家和倡导者,她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一种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展览实践理论。她最具影响力的实践是围绕“The Curatorial”(策展性)这一术语展开的,她将策展的定义从一种简单的活动或程序转向了具有观念性和批判性的实践。这种区分效仿了比利时政治理论家尚塔尔·穆菲(Chantal Mouffe)曾在“政治(politics)”和“政治的”(the political)两个词之间做过修辞上的区分。
玛丽亚·林徳(Maria Lind)是斯德哥尔摩的策展人、作家和教育家。她是斯德哥尔摩Tensta Konsthall的总监,也是第11届光州双年展的艺术总监。她曾任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策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curcurtics Studies)主任(2008-2010年)和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学院(Iaspis)主任(2005-2007年)。
“策展(Curating)是一种技术形式——我们可以从艺术机构和独立项目中了解到——而‘策展性’(curatorial)是一种由表意、物体、人、地方、思想等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更广泛的存在,一种努力创造摩擦和推动新思想的存在。”
林德写到,策展人是一位“代理人”,不同于建立学科和制度的专家,策展人的标志性活动是运动和调解。值得注意的是,林德笔下的策展人可能也是一位艺术家,尽管她的文章没有明确说明这一点。不过,她确实强调,策展源于艺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策展形式的特点是与当代艺术保持一致,而不是重新诠释当代艺术。策展是一种促进或随着艺术的发展和变化而存在的形式。
图片由玛丽亚·林徳作为艺术总监的第11届光州双年展:“第八种气候:艺术为何?”展览现场。
与林德类似,理论家艾瑞特•罗格夫(Irit Rogoff)写道,“策展人需要在工作中拥抱一种积极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后现代主义和艺术家的思维方式类似。”她的论文《走私:一种具体的批判性》(Smuggling: An Embodied Criticality ,2006) 对策展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中最常被引用的一段文字说到:
“从某种意义上说,‘策展性’是一种思想,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它不急于表现自己,不急于具体化自己,而是让我们关注问题,直到它们把我们引向一个我们可能无法预测的方向…… ‘策展性’(curatorial)是一个将作品从所有那些具有限制性的规定和实践中解放出来的机会,促使人们去探索那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不知道的或还不是主题的主题。
Irit Rogoff(艾瑞特•罗格夫)是伦敦金史密斯大学视觉文化专业的创始人。她建立这一新领域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我们必须在既有的学科知识之外开展工作,并在我们目前生活的条件下为知识生产寻找动力。罗格夫从事学术教学、理论写作、策展项目和组织公众研究。她和同事们在2011年成立了 “卑尔根集会” (The Bergen Assembly)。
这就要求策展人参与艺术家的许多核心活动,包括实验、创作、表演和批评。换句话说,“策展性”(curatorial)是一种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并为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可以不断探索的方向。
由艾瑞特•罗格夫参与创立的卑尔根集会,基础设施峰会,美学分析#2,USF Verftet,2016,挪威,摄影:Jonas Bostrom
Marvin Gaye Chetwynd,The Elixir App,卑尔根集会展览现场,2016,挪威,摄影:Thor Brødreskift
作家兼策展人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l)将“策展”(curatorship)一词进行了进一步阐释,试图解释自林德、罗格夫等人在“策展”概念萌芽初期将其以理论的形式确立后,策展活动后续的蓬勃发展和体制变迁。在《策展的文化和文化的策展》(2012)中奥尼尔阐释到:“1987年是对“策展性”(curatorial) 概念全新阐释的重要一年。惠特尼博物馆和Le Magsin 都建立了策展项目。这种转变还体现在策展人在机构中做与收藏相关的工作到潜在的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实验性的展览策划。”
保罗·奥尼尔是爱尔兰策展人、艺术家、作家和教育家。2013-17年间,他担任巴德学院(Bard College)策展研究中心(CCS)研究生项目主任。保罗被认为是重要的研究型策展人之一,也是策展实践、公共艺术和展览历史方面的主要学者。保罗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担任了许多策展和研究的职位,他在欧洲和英国的许多策展和视觉艺术项目中任教。
简而言之,策展实践不仅成为职业选择,而且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可能领域。在由此开始的这段时期中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艺术展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为策展人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TONIGHT是一个由保罗·奥尼尔策划的以“今晚”作为主题的群展,有50多位艺术家参加。在展览中,每个艺术家都利用一晚的时间来制作一个独特的作品,展览记录了一个特定的夜晚与作品的制作过程。
这些新定义的实践将讨论焦点集中在展览制作或展览性/制度上(exhibitionship)——这不是一个关于艺术本身的问题,而是要思考如何启发艺术家并通过这种工作来与更多观众互动。奥尼尔的核心理念是,策展人兼艺术家不应过分干涉或侵犯艺术的自主权(这一点尤其让丹尼尔·布伦感到困扰)。他认为这是构建与以往不同的艺术机构的唯一途径,将策展实践与艺术对博物馆的批判相结合。
他认为,展览应该成为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媒介”。通过与艺术家米克威尔逊(Mick Wilson)合作编辑的一系列书籍,以及最近的一系列国际研讨会,奥尼尔为拓宽策展思路做出了贡献,他追踪了策展在研究和教育学等新领域的可能性,并设想了机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策展的文化和文化的策展》,保罗·奥尼尔著,2012
虽然针对策展的研究领域已经相当成熟,批评文献也很丰富多样。但是关于“艺术家和策展”或“艺术家作为策展人”的研究自2015年以来才陆续开始出版。例如在奥尼尔《策展文化》中的“策展作为媒介”一章中,他将艺术家的作品和策展称为“创意策划者的出发点”。
在《思考当代策展》(2012)中特里·史密斯将书中三分之一的篇幅用来写“艺术家作为策展人”的主题。史密斯的写作打破了许多批判性写作所依赖的理论。他的写作是印象派式的,内容主要基于他亲眼所见的展览、与人交谈和阅读艺术批评的第一手经验。他的重点本身并不是策展实践,而是策展如何有助于创造一种艺术的当代感。这使他能够从艺术作品、评论作品、不同的策展人以及多种形式的展览中找到一种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的复杂性。
《思考当代策展》,特里·史密斯著,2012
另一个对“策展性”概念研究做出贡献的是由埃琳娜·菲利波维克(Elena Filipovic)出版和编辑出版的《艺术家作为策展人》。这个刊物中的文章主要关注于由艺术家策划和组织的展览。迄今为止,该系列收录了研究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 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a), Group Material, 菲利普·托马斯(Philippe Thomas), 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 和上海首届国际传真艺术展(Shanghai First International Fax Art Exhibition)的研究型论文。(就像许多关于策展实践的评论家,如霍夫曼、奥尼尔和林德一样,菲利波维克既是策展人也是作家)。
艺术历史学家埃琳娜·菲利波维克(Elena Filipovic)是巴塞尔美术馆的馆长和首席策展人。她著有《马塞尔·杜尚的边缘活动》(MIT出版社)
2015年出版了两本同名出版物《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一本是欧洲艺术家团体Zero组织的展览历史研究,另一本是关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艺术家的选择”(Artist’s Choice)。后者由塞丽娜·杰弗里(Celina Jeffery)编辑,记录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艺术家作为策展人的工作,在这本书中,杰弗瑞认为,艺术家的策展实践代表了一种新兴的移情文化,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艺术。他进一步认为,策展的未来在于抵抗人类对世界的破坏性影响。
《慕斯》杂志特刊,《艺术家策展》,埃琳娜·菲利波维克编辑,2015
这本书把艺术家的策展工作看作一个问题并力图与一般的策展工作作以区分。它试图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或带着一个悖论。在这里,艺术的身份有一部分是由它被展示的那一刻决定的,一部分是由它最初被命名为“艺术”而决定的。
作者简介:
艾莉森·格林是一名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和策展人。研究方向包括艺术史和摄影史、现代主义、批评理论、历史理论、策展史和艺术批评实践。同时是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文化、批评与策展专业的系主任与博士生导师 。
译者简介:
李贝壳,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与文化政策专业在读博士
文章编译于《当艺术家策展——当代艺术和作为媒介的展览》
作者:艾莉森·格林
出版时间:2018
出版社:Reaktion Books
书籍简介:
越来越多的展览是由艺术家而不是专业策展人策划的。在这本书中,艾莉森·格林( Alison Green) 提供了视觉艺术家策展的一个批判性的历史梳理。艺术家在这里以一种特殊的身份出现,肩负着批评艺术机构的特殊责任,为展览带来了全新的创造力,并通过实验改变了人们理解展览创作和体验的方式。
艺术家们无时无刻不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担任策展人的角色,他们在画廊、博物馆、工作室、商店或工业建筑、前屋和前窗、动物园或音乐厅、街道和大自然中担任策展人。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展示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一旦理解了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史。
通过对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 戈什卡·马库加 、托马斯·赫塞豪恩 、罗斯玛丽·特罗克尔、黑特·史德耶尔、安迪·沃霍尔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等艺术家的广泛探索,这本书将提供给读者对展览的全新思考方式和新看法。
编辑:李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