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以“独立空间内容生产”、“独立空间:机制、运营和环境”、以及“草根:装饰还是必需?”为题的几场论坛,在北京不同机构的主持下持续展开。不仅独立空间的实践和功能与美术馆之间存有可参照性,独立空间的“替代性”身份更是以美术馆空间为主要替代对象之一。将其纳入研究范畴,是美术馆学研究获得全面视野和方法的必要。作为北京几家独立空间的长期实践者,本文作者彭晓阳先生参加...
伊夫·克莱因,《坠入虚空》,摄影,1960年 提要 格罗伊斯的文章讨论现实生活与博物馆之间的互补关系。他所谈及的博物馆中“新”的概念,不同于20世纪早期以摧毁作为艺术圣殿的博物馆来打开通向真实生活的道路的观点,而是重新对博物馆的“新”进行反思,“产生新差异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于现实中,只有在...
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海报 交困的意图关于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策展思考 文/蔡萌 摘要:如果说,一个展览是通过提问去寻找答案的话。...
提要这篇文章是美术博物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阿多诺通过讨论瓦莱里和普鲁斯特对博物馆完全对立的态度,揭示了美术博物馆从建立伊始就包含和艺术的矛盾关系:一方面使艺术永恒,一方面使艺术“死亡”。这个对立的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后世学界对美术馆讨论的基本态度。 瓦莱里、普鲁斯特与博物馆[1] ...
摘要博物馆史作为博物馆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其写作范式也随着新博物馆运动和新博物馆学的兴起而发生变化。本文以徐坚先生的著作《名山》为切入点,探讨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写作视角下的博物馆史书写新貌,讨论将“情境”主义引入博物馆史写作的新思路,对比传统博物馆史以线性叙述为主的写作范式,初探新时代博物馆史书写的多元化写作方向。 ...
单轨电车穿过西雅图音乐体验馆 从新美术馆学,到新的美术馆实践 文/王璜生 近期很多人问我,在国内的美术馆事业仍存在操作性等具体问题尚未解决的当下,你提出讨论新美术...
加拿大魁北克文明博物馆(Musée de la civilisation)官网首页。 没有(学者型)策展人的博物馆:经理人管理时代的展览制作 文/马蒂厄·维奥—库维尔 译/刘光赢 马蒂厄·维奥-库...
纽约切尔西艺术区某画廊展览中的大都会博物馆仓库(摄影作品翻拍),摄影:杨方伟。 从收藏到典藏:建美术馆为什么要首先讨论典藏文/蓝庆伟 摘要:美术馆的典藏是包含保全、修复、...
第二届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策展机制与美术馆”馆长圆桌讨论会现场 这些年来,思考和探讨美术馆与知识生产关系的话题多了起来,在探讨“美术馆”和“知识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空间协商”、“知识的公共性”、“教育的民主化”等问题进...
国际博物馆协会标志 博物馆的新定义即将出炉 回顾博物馆定义的历史 新美术馆学/编 201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对博物馆新定义进行提案,并将于9月7日最终投票,这一事项引起了...
龙眼屋原貌2016年 “他们”与“我们”: 源美术馆的社会参与式实践 文/陈晓阳 源美术馆最初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于2019年10月18日即将展开的《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叙事》展览海报 美术馆是“视觉游乐场”吗? 文/ 曾玉兰 ...
克莱尔·毕肖普《激进的博物馆学——或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当代性是什么?》 编者按: 我们近期推送所关注的问题:在艺术博物馆的公共空间所存在的一个重要悖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博弈”,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社区与美术馆的关系”,而展开对博物馆乌托邦式的构想和批...
摘要:文章主要回顾了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被称为“体制批判”艺术实践的三次浪潮。从麦克·阿舍等艺术家的第一波创作高峰到“信息社会”时代的菲利普·穆勒、马克·迪翁等第二波艺术家的实践,以及以安德烈·弗雷泽为代表的第三波“体制批判”艺术家的创作与写作,从而观察“体制批判”的概念在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联,进而再思考“体制批判”在当下的意义。 ...
摘要:本文编译自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艾莉森·格林2018出版的书《当艺术家策展——当代艺术和作为媒介的展览》的引言章。节选的部分主要回顾了几位当代活跃的策展人、理论家通过实践与理论对“策展性”(Curatorial)概念的建构及发展,同时分析了“策展性”与以往人们所提及的“策展”概念的不同之处。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也并不是罕见的现象,虽然针对策展的研究领域已经相当成熟,批评...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摘要在传统博物馆体系中,修复员主要负责保存、修缮那些在我们印象中年代久远的珍贵藏品,然而当代艺术的诞生与现代收藏体系的建立让博物馆必须面对装置艺术、媒体艺术、表演艺术等不具有“物质化”...
连州摄影博物馆内景 艺术与日常的庆典: 连州摄影博物馆设计 文/伍端 编者按 在新美术馆学研...
距离一月二十三日武汉封城,已经四十天有余。经历了初期从众恐慌、道义愤怒、无用羞耻和工作焦虑的同时,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参与和观察者,也时刻在关注艺术家、学者和机构的反应。疫情爆发,艺术界相对沉默。或认为艺术无力,又认为不合时宜。灾难不同于其他社会事件,公共信息领域寸土寸金、分秒必争。因此,个人或机构表面的沉默,其背后都可能是一份自抑下沉甸甸的无用焦虑。 ...
公众叙事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了解特定历史、特定文化的一种途径。20世纪史学研究转向以来,公众记忆叙事就成为了元史学的研究范畴,将大众史、民间史和口述史甚至是神话等,收揽进来。如今互联网的低成本准入性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然成为公众叙事的主要媒介。这种非线性叙事的模式使得信息垄断权利被削弱了,公众被技术赋予更多表达和质疑的权力,我们不必信赖“单一”的真相、“单...
新冠疫情期间大英博物馆官网首页: 邀请观众在家里畅游博物馆 关于“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学领域,指生态系统能较快恢复到原有状态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冈德森(L.Gunderson)和霍林(C.Holling)提出了研究系统弹性的扰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