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 ——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研究展展出时间:2022年9月9日—10月16日展出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顾问:王璜生、胡斌展览总监:陈晓阳策 展 人:杨慧丹、李铁军展览统筹:何小特展览执行:侯俞伊、温萍萍展览助理:叶思橼、赖佳璐,曾晴视觉设计:陈华辉...
2022/5/19-6/26
本次展览作为专门组织的文献展,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总结和成果回顾,它从“岭南画学”这一概念出发,侧重于中国画的语言和形式特性,力图围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长达七十年的努力浓缩在典型的事迹和命题当中,通过各类文献、口述实录和相关例证的展开,分析和总结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今后中国画教学的深入和开放创造一次交流的机会。
本次展览是广州美术学院校友会海南分会成立后,首次以省级的整体面貌回母校进行展览。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我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高升本两种办学层次的500余名毕业生的毕业作品,涵盖绘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等专业。既是个人学习的成果的体现,也突出了当今知识更新、思维方式和艺术表达拓展、学科交叉等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这是一个有口皆谈创意,有手皆做文创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人工智能”步步逼近想与人类抢活干的时代。 多年来,不甘做独行侠的郭湘黔教授,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研究生,练就了一套于俗门内外行走自如的本领——以课题建课程,以课程立课题;以实践出理论,以理论促实践。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结合自身馆藏推出“广美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系列展览,以与广美相关的个案、现象以及阶段史为研究对象,进而辐射20世纪中国美术的状貌。
广东美术“987口述史”项目启动以来,获得了美术界上下及社会各方的热切关注、关心和支持,工程在疫情防控等不确定因素制约下仍按规划努力推进。近四年来,已完成约60人的采录工作,这是第二次汇报展得以举办的厚实基础。
展览试图借助文字、档案和书籍三个元素呈现历史和记忆在文字和图像载体中产生的信息转换、迭代或消损。碎片式的文字或档案成为艺术家的田野调查对象,新的连接与并置被激发,参与到历史遗迹的无言讲述之中。时间坐标中的在前,在后,同时三种意识影响着历史的书写和叙事,不同的坐标点构成理解记忆与语言的新角度。
2020年,适逢胡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通过展示500余件珍贵的作品、手稿,以及前期收集、整理的大量口述史和文献资料,来纪念这位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美术走向的大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学校及各个部门亦积极响应号召,结合自身特色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党史学习活动。...
“修复”是人类为了守护和传承文明而进行的一场对抗时间的战斗——不可能获胜的战斗。十几年前我们就在一起,想象着西西弗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的快乐,像接力赛的选手跑在没有终点的跑道上,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这种基于共同信念的国际友谊弥足珍贵,必将持续其旺盛的生命力。
七月初,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迎来了2021年的毕业季。照例,本次毕业季举办了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高级进修班结业汇报展和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自学考试毕业汇报展,展期从7月4日到7月10日,地点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美术馆。因疫情原因,展览暂仅对校内师生开放。
入馆须知 观众可从我馆公众号进入大麦网平台购票,也可在大麦网APP直接搜索本展览,每天限定售票1500张次,售完即止。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我校对在读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考核制度,并每年定期举行展览。
2021-4-20至2021-5-5 在经过无数院校教师的艰苦探索与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中国水彩画专业已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从本届展览征集到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各院校教师作品在水彩专业研究及学术性上比以往都有了很大进步,学生组的作品则在探索性、实验性和当代性上,继续展现出年轻人活跃的思维能力,不断拓宽水彩画的边界,使之充满无限的可能。从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水彩画专业人才的日渐壮大,水彩专业技法的日趋成熟,以及学科领域的日渐拓展,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值得肯定的。
“星河展”自一九八六年设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十二回展览,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的重要品牌项目。展览一如既往地推介在艺术思考、语言探索、视觉经验上有独到见解和创新发展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通过展现他们的实践方式与成果,呈现当代美术探索中的阶段性群体形象,为美术发展带来前瞻性的思考。
2021-3-23至4-14 “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广州美术学院藏1953-1965年教学作品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这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群第四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青年策展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