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3月19日上午10点
本次讲座是“泛东南亚三年展”其中系列展览“向雨林学习”中的活动板块之一,作为天台自留地调研项目的开篇,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非常有幸请到了天台自留地调研项目的三位发起人:沈瑞筠、许志强、李自若老师,基于“天台自留地调研项目”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天台自留地调研的工作方法及其深层的文化含义。
讲座时间:2022年12月12日10:00——11:45
腾讯会议号:367 6318 1920
腾讯会议号:956 707 774
本次讲座作为天台自留地调研项目的开篇,将由天台自留地调研项目的三位发起人,通过介绍自留地、自建房和天台种植这三个和天台自留地相关的因素,提示天台自留地调研的种种可能性。
本次讲座通过艺术家对本人艺术历程的自述,回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区域美术乃至全国艺术思潮时代变迁的发展脉络,从个体折射出整个艺术生态以及文化环境。
GAFAM + A MOOC“艺课”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最新推出的学术交流与传播平台,旨在以美术馆学人的专业研究展开相关学术探索。通过GAFAM + A MOOC“艺课”,美术馆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研究文章、专题讲座、学术前沿等内容分享。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更侧重于以美术馆为核心的知识生产和理论传播,希望在丰富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将美术馆学人的科研成果带给观众,也为公众打开更多元的艺术视角。
讲座时间:2022年9月26日(周一)14:30—16:00
置身时代浪潮之中的艺术家刘云将以自身为例向我们讲述:如何从油画向以水墨为主要创作媒介跨界?如何从“八五新潮美术的积极参与者”向区域主流艺术生态的营造者及管理者跨越?如何实现从湖湘地域文化向全国各区域的拓展以及互动?以及如何在此多重转换之中持续探索自身艺术语言的内在理路和根本要义。通过这样的立体多维的梳理,我们希望经由一个艺术家个体折射出一段文化艺术的时代之旅的更丰富面向。
通过GAFAM+A MOOC“艺课”,美术馆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研究文章、专题讲座、学术前沿等内容分享。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更侧重于以美术馆为核心的知识生产和理论传播,希望在丰富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将美术馆学人的科研成果带给观众,也为公众打开更多元的艺术视角。
讲座时间:2022年9月15日(周四)下午2:00——4:00
本次讲座为“泛东南亚三年展”系列展览“万言亦无声”中的衍生活动,由刘鼎、陈晓阳、何小特三位老师基于展览“万言亦无声”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议题式策展”的工作方法,思考展览现存的问题。
通过GAFAM + A MOOC“艺课”,美术馆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研究文章、专题讲座、学术前沿等内容分享。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更侧重于以美术馆为核心的知识生产和理论传播,希望在丰富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将美术馆学人的科研成果带给观众,也为公众打开更多元的艺术视角。
本次分享会,黎朗将通过他对父亲追忆的《30219天》、探寻个人记忆元年的《1974》以及对现实和生活讲述的《某年某月某日》等作品等来呈现他对摄影、艺术和生活的理解与感受。
此次讲座将围绕如何策划和观看议题式展览展开。以“万言亦无声——生活的学术价值”(点击展览可查看详情)为例,三位讲者将就议题式展览策展的挑战、困境、方法和潜能展开深入讨论。
围绕成都地区的艺术生态情况和项目案例,蔡老师针对如何在成都现场开展驻地项目,如何为艺术家提供当地的支持,如何衔接现有经验并开展持续性的工作,面对疫情A4美术馆做出了哪些尝试等问题带来了其独到的工作方法和执行经验。
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余斌霞老师主讲的“以技释绣——刺绣中的技艺解读”于2021年12月17日上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老师主持。此次讲座余斌霞老师从针法技艺入手,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刺绣的针法技艺特征及演变,在对今年以来惊艳亮相的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挖掘出原生于湖湘大地的桃源刺绣所蕴含的岭南粤绣的技艺因素,旨在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