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讲座将围绕如何策划和观看议题式展览展开。以“万言亦无声——生活的学术价值”(点击展览可查看详情)为例,三位讲者将就议题式展览策展的挑战、困境、方法和潜能展开深入讨论。
讲座时间:2021年12月15日(周三)下午2:00
这次木刻版画工作坊的举办目的不仅着眼于作品的诞生,更着眼于共同创作过程,并且希望将这次共同创作过程发展成一次互相启发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促进参与者互相了解和反思不同的生活方式。
2021年国庆假期,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联合各院系老师和同学举办了一系列的公教活动,分别有专场导览、“缘溪行”工作坊、“时代之眼:你眼中的时代感”版画工作坊(儿童专场)。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现场气氛活跃,使大家的看展之旅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由于疫情的突然变化使得我们无法将“奇妙的仪式感”体验到底。所以我们挑选了部分作品在线上进行展示,并选择在小朋友们的另一个快乐时刻——暑假推出。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邀请到沈朝方老师(浙江传媒学院讲师,浙江西取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先锋艺影”专业指导、顾问)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讨论,分享从一个艺术家变成导演,后来又在电影学院从事的新媒体艺术电影创作的路途经验,以及这种跨学科和跨度是如何完成的。
讲座首先梳理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的电影的发展轨迹,依次介绍梅里爱在单独画面中创作的多种空间、20世纪20年代的先锋电影创作的第一场电影美学运动、戈达尔的电影等,也将着重讲述美术学院系统的影像发展类型——体现为弱线性叙事、重不可说的电影象征、概念以及强调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沈朝方老师同时也将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并列举国外最新的重艺术语言的导演作品.
此次工作坊主要通过音乐引导想象的方法,在深度放松的状态下用全新的聆听方式聆听音乐,鼓励我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想象被表达出来,尝试与鲜活的自己相遇和建立积极、正向的联系。同时也鼓励参与者更多地跟随音乐,让音乐来影响自己,以达到音乐调节自己当下情绪状态的目的,促进身心健康。
划一段特别的艺术时光,带着好奇,去看看艺术的创造力,如何帮助内心的成长。
借互动为友谊“画像”,用触觉以传递故事,让我们一起回到工作坊的现场,听听他们关于友谊的诠释吧!
用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对“女性宣言”展览的理解,创造一个互动社区。
以味觉代替⾔语交流,更直接地感受另⼀个⼈瞬间的⼼境。你喝到的可能不是⼀杯好喝的茶,但可能会给你惊喜,与⾔语形成对比,打开⼀段对话。我们在缝纫机开放⽇定期聚会,这次我们将聚会移到这⾥,打开味觉和对话。
“学术共同体——当代学院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研究展“中的展出作品《曾几何时》作为作者所说的“新历史画”创作,画面的组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查过程,各种记忆和发现蜂拥而至,纠错和补缺成为一件比描绘更令人激动的工作,作者借用海明威的文学理论,将这些工作称之为冰山那看不见的八分之七,并希望这个理论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和创作。
本次的讲座从数字平台方面政府与社区如何联动、作为艺术行动者如何参与这个城乡建设到变革的方面展开并探讨,当我们置身于数字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年轻一辈的我们,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对“中国乡村转型”这一主题会有怎样的思考,个体角色在实践当中会有怎么样的理解与感受。
这次我们可以用触觉表演来为你的一位朋友“画”一幅肖像!我们将想你解释一种我们成为“触摸式戏剧”的形式:这是一种用屏蔽视觉,用材料和动作传递故事和情感的表演。你可以将你的心情以身体触感的方式非常直接地传达给你的朋友!你甚至可以把你的表演直接表演给当事人,让ta知道,原来你是这样感受ta的~
于理,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至今就职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任中国画专业副教授。
《友谊精神》是一个进行中的研究项目,由胡志明市工厂当代艺术中心策划发起,聚焦1975年以来越南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