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课堂 | 优秀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是怎么一回事?

美术馆课堂 | 优秀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是怎么一回事?

文/陈烨

每年到了毕业季,便迎来承载着同学们几年学习成果的毕业创作展览。在展览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这些年来的积累与创造,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每年学校都会针对优秀毕业作品开展收藏计划,被学校收藏的作品将进入学校美术馆典藏,由美术馆进行保管、记录与研究。经过多年以来的收藏,美术馆的典藏持续地记录了学院的发展以及一直以来的教学成果,记录了学校过去的历史、现在的状态。

学校在初创时期便开始系统地收藏学生创作,如汤小铭的《农村小景(稻香时节)》、林丰俗的《日落平川一望金》、潘行健的《时刻准备着》、阎文喜的《猎手》、王玉珏的《农场新兵》、林墉的《我们的队》等等,他们后来成为了艺坛的中坚力量,这批作品不但见证了广州美术学院历年来的教学成果与精神风貌,还反映出我国艺术领域的时代历程。而美术馆也一直在典藏研究和学术策划的基础上不断举办展览,如“从武汉到广州——广州美术学院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展”“观看的立场——郭绍纲、王肇民、冯建辛与新中国艺术造型的探索”等。在学脉的梳理中,我们得以发扬传统、开拓未来。换言之,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便意味着进入了这个学术典藏研究的系统之中,成为见证学校发展的一环,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也是具有一定意味的。

陈晓南/《建设中的新北京》/创作年代:1958年

张信让、刘其敏/《护幼苗》(英雄人民战风沙组画之一)/创作年代:1960年

林丰俗/《日落平川-望金》/创作年代:1962年

徐坚白/《旧居前的留念》/创作年代:1963年

梁世雄/《翻山涉水》/创作年代不详

林墉/《我们的队》/创作年代:1964年

在今年的毕业展之前,大学城美术馆策划举行了“平行的镜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往年毕业生作品展”,挑选展出了往届收藏的毕业创作,从中我们看到不少熟悉的作品。学校和美术馆一直十分重视对优秀毕业作品的收藏工作,也不断开展对收藏作品的研究工作与展览活动,恰逢毕业展与评优活动正在进行,笔者想谈谈关于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邱桂兰/《风轻轻的吹过》/收藏年份:2010年

魏艳/《子夜惊魂》/收藏年份:2010年

李汶静/《禁锢》/收藏年份:2011年

柯佳敏/《他们不愿离开》/收藏年份:2012年

刘恒源/《信仰》/收藏年份:2015年

杨穆金/《可阅读的时间之一至五》/收藏年份:2016年

王琳/《固定的时间里必定流失的时光》/收藏年份:2016年

程淑娟/《止.观系列》/收藏年份:2017年

范良骏/《灵巧者的挽歌》/收藏年份:2018年

“平行的镜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往年毕业生作品观摩展”展场(展览时间:2021年)

美术馆不只是学校内设的一个机构,还是一所拥有典藏、展览、教学、学术研究等职能的机构,有着相应完整的配套设施与工作团队。美术馆在承担着学校典藏工作的时候,遵循着规范的典藏准则,并持续开展藏品保护管理、藏品研究、活化藏品策划等工作,为学校和美术馆的教学、研究、美育发展提供资源。学院美术馆根据美术馆藏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了健全的制度,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存妥善,不但配备良好的藏品保管硬件设备,持续地优化数据化管理与应用,还拥有规模完善的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在艺术品修复保护方面有着坚实的保障。

区别于艺术市场收藏中以满足收藏者个人喜好或投资需求的目的,学校和美术馆的收藏更注重作品的学术价值,这也是美术馆典藏研究需求的体现。如本次“平行的镜像”展览中展出的往届优秀作品便反映了不同院系在这些年中的教学趋势以及观念侧重。笔者借此机会回访了这次展览中的几位被收藏了毕业作品的艺术家,他们对学校和美术馆收藏、艺术市场收藏给予了一些回馈意见。

艺术市场收藏或私人收藏除了更倾向于个人审美喜好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及对作品商业价值的侧重,2010届版画系毕业生邱桂兰认为私人藏家或机构也许更多地考量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未来增值空间或仅仅是单纯的喜欢,而学校美术馆的收藏更多地出于学术上的考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2015届毕业生彭永清也谈到相关的忧虑,他觉得被私人收藏,也许作品就一直被挂在藏家家里或者仓库,很难再有机会在外面展出。2010年毕业的魏艳则从典藏角度谈到了她的选择,她认为学校美术馆的馆藏作品都保存得很好,而且,时不时地在馆藏作品展里看到自己作品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柯佳敏谈了他本科的毕业作品留校之后多年来的借展经历:2012年,作品入选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展、2014年入选第三届中国姿态全国雕塑大展、2015年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2016年入选“中国风,南粤情”第二届广东雕塑大展,作品均由学院美术馆借出参加,可见美术馆对收藏作品的开放态度,也反映了在活化典藏方面美术馆的积极态度。而这次意外的“平行的镜像”展更是弥补了他母亲一直没有见过这个作品的遗憾,他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来概括这段缘分。

参展艺术家柯佳敏与母亲在作品前合影(拍摄时间:2021年)

对于作品被学校收藏,大家都视之为荣誉,均明确学校收藏与市场收藏意义不同,而2015届毕业生杨文辉不但觉得学校收藏所承载的意义非凡,更能从学校和美术馆典藏的角度理解:“对于学校的馆藏,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底蕴,我个人还是非常意愿做一份贡献。”

除了对精心之作的不舍,不少人都曾因收藏经费而挣扎过:有人没有收藏经费,也有人因制作费颇高而犹豫,更有人面对过高于收藏经费20倍的私人买家……关于学校收藏的计划与措施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变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相关奖学金计划和收藏计划方案。曾经学校美术馆收藏体系建设不是很完善,对于留校作品的收藏经费制定不周的问题在近年来尽量进行规范与改善,正如2006年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的油画系青年教师韩建宇所感叹的那样:“学生能创作出优秀的毕业创作,实在是来之不易,收藏尽量多为学生考虑。”学校和美术馆也想了许多办法,为了促进学校对优秀毕业作品的支持,现在配合相关奖学金计划会推出相应的收藏经费配套方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艺术生态中,不同的机构和角色共同交织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不同的机构与角色各有特质也各有不同的职能,它们各司其职,不能混为一谈。学校美术馆的收藏与市场收藏有着本质的不同,收藏经费不能与市场价格相提并论。学校尽量在经济上对收藏作品进行支持,而优秀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应该将之放置于更开阔的视野、更具学术价值的层面上进行考量。

上一条:“榴莲•榴莲” | 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 即将启动 下一条:​展览现场 | “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第二段开展

关闭

相关文章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