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突然变化使得我们无法将“奇妙的仪式感”体验到底。所以我们挑选了部分作品在线上进行展示,并选择在小朋友们的另一个快乐时刻——暑假推出。
用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对“女性宣言”展览的理解,创造一个互动社区。
“学术共同体——当代学院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研究展“中的展出作品《曾几何时》作为作者所说的“新历史画”创作,画面的组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查过程,各种记忆和发现蜂拥而至,纠错和补缺成为一件比描绘更令人激动的工作,作者借用海明威的文学理论,将这些工作称之为冰山那看不见的八分之七,并希望这个理论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和创作。
于理,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至今就职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任中国画专业副教授。
《友谊精神》是一个进行中的研究项目,由胡志明市工厂当代艺术中心策划发起,聚焦1975年以来越南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开幕时间:2021年3月25日下午3:00
“女性宣言”的最初目标,是加强该地区女性艺术家之间的联系,并提高她们的知名度。但随着项目的进行,这一目标也不断拓展,纳入了对在地文化的探索和评估,包括举办基于社区的艺术项目。2008年,“女性宣言”活动设立了一个驻场(驻留)项目,明确地探索传统与当代艺术实践之间的联系。
声音雕塑是一种运用综合媒介的时基艺术。这些物件所制造的声音,当它们回荡于展厅的时候,其实际上是借由听觉与视觉的共同感受,在空间中塑造起时间的形状。
新冠病毒借助便捷的交通摧毁了更多的肉体,交通、讯息这些现代性的代表突然成为人类文明系统性溃散的关键。封城的举措使我们一夜之间回到了过去——没有车、食物有限、小范围的社会活动——停在现代性的退步之中。病毒造成的隔离迫使个体活动的物理空间退回到由客厅、卧室、厨房和厕所组成的几堵墙之内,人际关系坍缩至家庭这个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
读书成为一种反思的方式,也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阅读他们的感想,让我们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关切和温暖。即使身处困境,读书仍然是支撑我们精神的重要力量。我们将会收集所有来稿并编汇成册,愿精神永存。
通过他们读的书和所写的读后感,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状态和心情。读书成为一种反思的方式,也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阅读他们的感想,让我们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关切和温暖。
“流动的乡村剧场”分为三个部分:观画、品剧、赏展。旨在将学校美术馆与村民以及相关民营美术馆有机连接起来,极大地整合区域资源,活化乡村,让原本与艺术有所隔膜的村民立体地感受到多元艺术的魅力,并对本土产生更强烈和真切的认同。
读书成为一种反思的方式,也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阅读他们的感想,让我们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关切和温暖。即使身处困境,读书仍然是支撑我们精神的重要力量。我们将会收集所有来稿并编汇成册,愿精神永存。
这次美术馆课堂我们邀请到了艺术家何岸为大家分享他对“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展览的理解。本次美术馆课堂特派记者为艺术与人文学院的郭羽纯同学。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于2020年9月6日开幕,本次展览是大学城美术馆自疫情以及空间改造以来的首场展览。展览以一件大型装置以及19件墙上装置为我们展现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在现成品艺术创作中的探索追求。“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于2020年9月6日开幕,本次展览是大学城美术馆自疫情以及空间改造以来的首场展览。展览以一件大型装置以及19件墙上装置为我们展现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在现成品艺术创作中的探索追求。
由于今年疫情的关系,我们将【未来美术馆 F Museum】儿童节的线下活动改在线上进行。短短几天时间,我们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投稿。小朋友们都非常有爱心,小宇宙的能量也不得不令人赞叹!
今年儿童节以“动物美术馆”为主题开展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小朋友的喜爱和积极响应。上期推出的动物美术馆之旅为这个特别的节日带来了不一样的快乐和精彩,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这期我们邀请了不做艺术的动物家为大家举行主题性工作坊,围绕“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的话题进行各项讨论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