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触目社团:“友谊肖像”工作坊
春雨绿肥,雨晴春归
大学城美术馆传播与教育部
与触目Tactileye艺术团体
一同带来了“友谊肖像”工作坊
借互动为友谊“画像”
用触觉以传递故事
让我们一起回到工作坊的现场
听听他们关于友谊的诠释吧!
介绍触摸式戏剧
活动开始时
三位艺术家邀请一位幸运观众
(艺术家即下文所提磊蕾、游鱼、羊肉)
向大家展示了过去的作品「哪吒闹海」
借用日常物品与旁白叙事
营造感受式的“视觉”体验
表演过程
经过一次演示
大家对触摸式戏剧有了一定的了解
便开始了热身——触觉传递
围坐一圈 故事接龙
围圈
以公园一个打太极的老爷爷为伊始
来自不同行业的大家
用带来的物品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达讲述
为这个故事延续
嘉宾接龙叙事
被遥控、敲代码、寄一封无名家书…
想象力交织汇聚
情节愈渐丰富和有趣
故事结束时又回到了公园
成了闭环
预警,大组讨论,Demo
这样的戏剧又是如何来的呢?
艺术家对此进行了演示
她们首先会有一个自己的方式去诠释感受
以表述朋友为例:
游鱼用毛手套表达让她温暖的朋友
羊肉(若淳)用砂纸传达
让她同时感受到温暖和摩擦的朋友
磊蕾用眼药水表现了那个让她难过的朋友
在有了初步想法后
在互动中得到反馈并调整
就有了最后的作品啦~
分组构思表演
整个制作过程交代完
艺术家与参与者分成了4个小组
利用一些接触方式和材料作为灵感
用触觉转译自己一个朋友的形象
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小组讨论
不断的测试和迭代自己的触觉表演
让自己难以言说的感受得以具象化
这个过程也是对自我与朋友的羁绊
更深一步的探寻
甚至可以在小组其他人的故事中寻求共鸣
尝试连贯成一个故事
分享展示
四组小组依次在舞台中央
跨组展示自己的表演
带来了四则温馨的故事
壹
A
那个朋友
ta富有理性 棱角分明
强压时刺手 内心实柔软
B
在“我”需要ta时有时热情帮忙
但也会因为各自忙碌而了无音讯
C
忘记时却又时有回响 无法忘却
贰
那天“我”在开车旅游时
车胎突然坏了
行走异乡且空无一人
孤独与惶恐充斥心头
幸有一“小男孩”相助解救
感到了一丝温暖
叁
“我”与朋友常相处甚好
在失落难过时会给予彼此温暖与力量
虽然ta要将远去
但手上的小花与手链
是“我们”友谊永远的见证
肆
A
“我”有一个朋友
久为谋面
偶然听闻了ta的讯息
却是死亡的回应
B
十二年前
在网上识得一位网友
相隔十二个小时的时差
毕业后的日记记录了无数个深晚夜倾谈
一张机票 一打卡片
终于得以相见
参与者分享
动作描述:
1、拍拍肩膀,拥抱,代表朋友间的互动
2、热的灯,代表温暖
3、耷拉头,代表伤心
4,画小花,送手链,友谊的见证
想表达内容:
对于朋友的怀念,离别的伤感
创作的感受/对于工作坊的反馈:
我们是杂糅了三个人的故事,以友谊为主线。我发现,朋友间多些肢体动作,会令友谊记忆深刻些,对于亲人间,偶尔来个拥抱可能也不错哈。
我自己是体验了印度那个故事,当闭上眼完全依靠解说和道具去体验整个故事,这个体验很特别,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意思!不过某些动作,与旁白描述会有错位感,所以到位的动作也是很重要的吧!但本来语言容易有误解,动作应该也会有误解吧……
对于有个表演是用方形的盒子到柔软的物品去展现友谊的变化,我觉得这种感受的表达,触觉的转换,会是让人被理解,表达自我感受的方式之一。
触觉表述,有别于平常的视觉,也许某些领域才会用吧。视觉,感觉代表的是防范、人只有对于信任的东西才会去触摸,触觉记忆对于神经的刺激最大,所以利于神经损伤类疾病。
表演:王泽宇、詹丽娟、刘雅倩
BY 詹小姐
准备道具:一个长方形纸盒子,一条柔软毛条,一条围巾。
动作描述:
1、把毛条和围巾放入盒子后,让观众用手触摸盒子光滑的面和硬直的棱条。
2、突然用力把盒子抓捏到变形,用盒子的尖角刺痛观众的手。
3、最后抽出盒子里的毛条轻扫观众被刺痛的手部,再用围巾包裹。
想表达内容:
1.纸盒是代表一个好朋友,触摸盒子光滑面是表现朋友性格柔顺,而硬直的棱条则是她耿直的一面。
2.跟朋友意见相阻时,她反应强烈,感觉被尖锐刺痛。
3.而当你感觉沮丧,朋友却能及时给予安慰和温暖。
创作的感受/对于工作坊的反馈:
用触觉来表现一种情绪,感受更直接,体会深刻。但如何用触觉来准确地表达细腻多变的情感,是一种挑战。努力!
BY 李东云
作品名称(如果有的话?):《摆脱》
两个老朋友多年未联系后重逢。(你拍拍他的肩膀)他甚是欢喜。你(拉着他)去做你感兴趣的事情。他一开始感到很兴奋。不过他渐渐感到疲惫。你却依旧拉着他。最终他由于种种原因,不想被你拖着跑了,于是他(抽回了自己的手)。
动作描述:
1、拍肩膀
2、拉手
3、抽回手
想表达内容:
孤单的人呐在关系中是不是都经历过一厢情愿?他人有自己生活的节奏,而我又要如何去理解?
创作的感受/对于工作坊的反馈:
自己很难闹明白自己和朋友的关系。也反映在创作过程中不知聚焦在什么上。不过也是通过创作,去让自己有一种语言去理解和某个朋友的关系。
创作让无形的感受变得有形。也试图通过创作表达寻找到共鸣,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不那么容易的动态关系大家也都明白。这种共鸣也是安慰。
这种工作坊的方式,马上能获得反馈,还能得到非常有益的想法上的帮助,真是令人愉快的创作经历。(孤单无助的创作之反面)
谢谢触目举办这次活动!
BY 周腾超
作品名称:温柔的触碰
触摸道具:一双柔软的手套
动作描述:
首先阐述这个动作的前提:
“当我感到心情低落的时候,我给我的朋友打电话,感觉就像……”
用戴着手套的手,轻柔地抚摸被表演者的脸颊、手部等位置。
想表达的内容:
朋友温暖的话语就像这双温柔的手套,给我安心,抚平我的内心。
创作的感受/对于工作坊的反馈:
整体的流程感觉非常好,时间控制和观众参与度也很好,有很多惊喜的收获。
BY 游鱼
作品名称:被算命大师拯救的异国之旅
动作描述:
1、在印度的乡村开车,突然遇到汽车爆胎:用一个月相盘代表方向盘,气球放气表示爆胎。
2、焦虑,找不到人帮忙,心情down到低谷:手乱挥舞,后背撒清凉油。
3、碰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帮助,抽一个签,画一个符咒:突然被温暖的大手握住,摇晃一个装满笔的笔筒,从中抽出一个,在一张纸上乱画。
创作的感受/对于工作坊的反馈:几个组员的关于友谊的经历与回忆串联起来,协作和创作很开心!
(集体创作:小河、邹昉、傅美林)
BY 小河
作品名称:如芒在背
动作描述:
1、在参与者背上加一个夹子。
2、让参与者仰躺下。参与者能感受到背上的不适感。
创作的感受/对于工作坊的反馈:下次可以限定多做几个动作,连成一串!
BY 夏磊蕾
创作的感受/对于工作坊的反馈:
看到悠扬的表演,用一个方正的盒子,表达一个人的人品,将盒子揉一揉后棱角分明,然后用一个柔软的的毛球表达人的内心。
很震撼,感觉通过触觉可以表达这么多情绪和感觉,非常棒的体验
BY 滟滟
最后的总结
视觉屏蔽下的感官派对
触发了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
友谊精神与之偶烛施明
合影
本次的工作坊也在欢声笑语中告一段落
之后大学城美术馆还会陆续推出各种工作坊
敬请期待吧!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传播教育部
项目负责:王秀媛,刘子瑗,杨柳,余爽
海报设计:周慧慧
撰稿人:刘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