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课堂|艺术家何岸带你看“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于2020年9月6日开幕,本次展览是大学城美术馆自疫情以及空间改造以来的首场展览。展览以一件大型装置以及19件墙上装置为我们展现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在现成品艺术创作中的探索追求。


这次美术馆课堂我们邀请到了艺术家何岸为大家分享他对“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展览的理解。

专业导览

     间:2020年9月23日下午2:00

      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入口集中)

导览嘉宾:何岸(职业艺术家)

现场名额:30名线上直播: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导览嘉宾介绍

何岸,职业艺术家。何岸的创作涵盖了多种形式,时常结合工业材料营造富有感官叙事的装置现场。他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个展,包括: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17)、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9)、Daniel Templon 画廊(2011、2014)、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15, 2011)、没顶画廊(2014、2017)、HdM 画廊 (2015、2019);也曾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国际群展,如:艺术长沙(2019),波普之 上(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中国,2016),后波普:东方遇见西方(萨奇美术馆,伦敦,英国,2014),卡内基国际艺术展(卡内基美术馆,匹兹堡,美国,2013),约会2008(里昂当代艺术馆,里昂,法国,2008),真实的东西: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

报名方式

活动免费,扫码报名,名额先到先得。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注意事项

1.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请进馆前出示二代身份证、实时”穗康码“、”粤康码“、报名凭证,并经体温检测。

2.入馆需全程佩戴口罩。

3.请勿在馆内饮食。

4.三脚架自拍杆请自觉存放在前台或自助存包柜里。

5.家长请看护好小朋友,不在馆内奔跑打闹。


万物与虚无

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最新的个展名为“万物与虚无”。在他的语境环境中,“万物”的概念有西方博物志的意思,“虚无”却带有很典型的东方哲思意味;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利用大量的废物木料去制作他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也曾不止一次的阐述自己的作品来源于中国的《易经》。在没有看到作品以前,我以为他会采用典型的西方对东方异国情调化的思维,但在作品挂起来后,却惊讶地发现他使用了《易经》中的卦象来制作作品。查莱赫斯基直接挪用易经中的符号作为材料,其对“拾得物”的再解构和重构让画面充满了矛盾空间的拓扑学意义。在这样的反复回溯和咬合中,他将西方的结构性和东方道家神秘学的核心意义并置。道家中的“朝往虑又复”,在查莱赫斯基的大环形等一系列作品中得到呈现。展览现场像数列矩阵一样排列的木箱框架,既具有西方发电站的能量意义,又带有东方易经的序列排布——就像在履行一场对人类自身DNA的归纳。


 在他最新的创作中,艺术家将中国的易经符号带回到其图像意义上,而作品的名字都直接采用了卦象的名字。查莱赫斯基精心选取了道家有着吉祥意义的卦象,比如“雷地豫”、“坤为地”、“火地晋”,同时将他惯用的运输木板条重新组合成这些形状。“木”是道家阐述其理论思想所使用的一个典型材料。道家思想里,万物是水、火五行元素的流转,火焰生生不息需要木来生扶,而木的生长又预示了水的潜在存在,水即是生命的源代码。画面上的方形拓扑循环结构,被镶嵌在黑白哑光塑机板上,展现一种东方内观的意义。在此,查莱赫斯基对《易经》中的符号的处理,直接参考了计算机代码,这些矛盾空间之间相互的连接又让人联想到人体的胸腔和肋骨——艺术家努力将西方空间的装饰风格与东方思维背后的生活符号之意义相融合。西方对生物材料的无动于衷与东方的生命符码的具体结合,是这些作品中的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查莱赫斯基非常强调纵深感在其画面的平面结构中引发的视觉错位,这种错位使得他收集的木料的原始所指来推进作品的社会意义。在这些作品中,道家的阴与阳变成了凸、凹空间的视觉指向。黑色使图和基底形成互转,阴的视觉纵深构成了阳的基础,让阳的部分有了视觉悬浮感,从而激活了画面空间。在查莱赫斯基的作品中,对西方结构性的肯定与从《易经》中提取的东方元素相互渗透。他并非是把东方元素作为一个异域符号;相反他将矛盾空间的结构性纠葛以更积极的语言注入其中。查莱赫斯基用一种相当独特的方式,将易经符号注入到结晶化、符号化的构成生命体的DNA链中——这就是他的元叙事方法。在这样的元叙事中,艺术家试图在两个纠缠不清的东西方文本之间,分享另一个能指的场域——即对生命物质的组合方式以及组合意义的探寻这一过程本身的意义。

查莱赫斯基早期的拾得物被用在那些网状结构中,构成了对制度的指涉。这就进一步演变成他现在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对东方易经思想和符号的挪用已经回到一种彻底的精神和形而上的修辞叙事理想。东方和西方元素同时在查莱赫斯基的作品中的涌动。为了唤起道家的山林气质,查莱赫斯基通过对木质托盘进行收集和组装,从而尝试参与到这种东方山林的意识,而西方则更侧重结构性的美学理念——这或许可追溯至古希腊几何学的符号体系——但它也是艺术在当代对政治发声的一个常见方式。查莱赫斯基利用木板上残留的文字揭示了它们初始语境,进一步将它们强行拆解与转换成一种东方的符码元素。这些作品的结构特点根植于西方的几何路径,所有的“拾得物”都被置换成对生命符码的追索。材料上的残留符号的政治含义被抽象为东西方结合起来的理论空间。社会性的符号残留则提示了转换性语言的东方性,在其作品的思考轨迹中的价值和意义。虚无的可能性是宇宙爆炸的产物,生命则是这个陈列中的一个元素。具体而言,《女武神的飞行》就是这些思考的产物,西方的神话就像宇宙射线制造的视觉错位遭遇到东方的感性,作品却依然是二维化的。视觉错位的纵深感让观者因失去具体方向而产生幻觉。在查莱赫斯基的《真实物品》中,艺术家将一个由四块涂有可口可乐标志的木板组成的长方形框架,放置在灰色格子的底纹上,从而暗示了一种电脑渲染的效果。其中一块竖向的木板被沿着平行线的方向移动,这样的位移又暗示了矩形以外的多重空间的错位。灰色的格子图案产生了一种数列等式的悬置错觉。在这个典型的拓扑环上,有一个抽屉把手的黑色坑洞,再次提醒观者这是一场关于东方的阴阳空间的探索。查莱赫斯基试图用他的西方美学来解读东方道家的空间虚无性。

我们回到艺术家的初衷,这种强行铰接在一起的方式,在当代西方政治语境下提出了一种西方自然科学的改造概念;这样的改造让作品更加干脆有力。作品里的空间具有一种东方神秘学的意义,其内在核心是对人性的生命符码化的再追寻。在西方这种抽象总是带有对人类身体和骨骼中DNA结构的暗示。如果我们回到艺术家的思维,那么它也反映了东方生命循环的演进史。

/何 岸  

项目负责:王秀媛,刘子瑗,杨柳,余爽

上一条:美术馆课堂回顾|何岸带你看“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 下一条:【未来美术馆 F Museum】儿童节特别活动——动物美术馆来啦

关闭

相关文章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