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万物与虚无

展览信息
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
All of This and Nothing—— Michael Zelehoski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Organizers: Art Museum of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Tang Contemporary Art
协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Co-organizer: International office of GAFA
展览总监:王璜生、胡斌、陈晓阳
Exhibition Director: Wang Huangsheng, Hu Bin, Chen Xiaoyang
展览执行:陈烨
Exhibition Executive:Chen Ye
公共教育与传播:刘子瑗、杨柳
Public Programme: Liu Ziyuan, Yang Liu

视觉设计:杨柳
Graphic Design: Yang Liu
展览时间:2020年9月6日-2020年10月8日
Duration: 6th Sept 2020-8th Oct 2020
开幕时间:2020年9月6日下午3点
Opening: 6th Sept 2020, 3pm
展览场地: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Venue: Art Museum of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展    厅:2、4号展厅
Gallery: Exhibition Hall No.2, No.4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合作推出的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查莱赫斯基Michael Zelehoski个展“万物与虚无”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举行,因疫情影响,我们以线上方式于二月份展出,而线下展则推迟至九月份举办。

迈克尔·查莱赫斯基Michael Zelehoski,1979年生于美国,现生活工作于纽约的纽堡和布鲁克林。他分别获得巴德学院(Simon’s Rock)和Finis Terrae大学(智利圣地亚哥)的学位。查莱赫斯基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藏家与公共机构收藏,其中最著名的是其12米的巨作《打开的屋子》( Open House)收藏于巴黎蓬皮杜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查莱赫斯基喜欢用日常生活中的“拾来之物”进行创作,许多来自废墟中的现成物品经过他的解构、重组之后与空间产生了极具极简主义倾向的形式意味,同时在材料与色彩的取舍上,又会看到其中不乏古典审美的原则,他通过来自现实的材料构建了许多穿越二维与三维世界的视觉空间。

过去一百年来,运用现成品进行创作已经成为很多艺术家常用的实践方法,从杜尚到波普艺术到贫穷艺术,以现成品进行艺术创作的技法日趋成熟。艺术家如何在创作中找到契合自身的审美和探索追求,查莱赫斯基给出了一个参考案例,这个展览以丰富的材料语言与视觉呈现方式,为疫情防控期间的观众尤其是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与国际当代艺术作品现场交流欣赏的机会。同时,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合作,也开拓了艺术机构间合作交流优秀展览的尝试,为美术学院的教学和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前言

“万物与虚无”描述了作为本次展览核心概念的基本二元关系。阴与阳,男性与女性,光明与黑暗,实与虚。从计算机代码到生物繁殖,这些二元性构成了我们所置身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基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能在所有事物上清楚地看到它。《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它最早将整个世界观建立在阴阳二元的基础之上。由阴爻阳爻衍生出八卦,在八卦的基础上又推演组合成为六十四卦。

木质运输托盘与八卦的六边形极为相似,迈克尔·查莱赫斯基试图在环绕我们日常生活的现成品中发掘这一密码。当木托盘在空间中折叠时,它们就像卦象运作一样。这些作品大部分可被倒置,演绎出截然不同的意义。有些物体看起来像是无透视的,被凝固于空间中,另一些物体则似乎在后退。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将图片平置于视错觉状态,这种手法破坏了我们客观的认知,却也将其作为具体形象呈现出来。

与展览同名的装置“万物与虚无”由每组二十八个,共六组从建筑顶部垂挂下来的木托盘组成,托盘在三个方向上用钢丝绳拉紧,形成了X、Y和Z坐标。每一个托盘都代表了一个卦,托盘之间的间隙也严格地与托盘的厚度保持一致,因为他们意指实与虚的二元对立关系,并暗含对于国际贸易存在与缺失关系的探讨。经过周密的设计,他在有限的材料和结构中获得了一种秩序性,使得意义变得丰富而非清晰。

变化的最基本的表达(易经)——实线为阳,虚线为阴——也在展览的另一个中心元素路障上有所体现。在《黑蓝交界》(Black andBlue)中,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将这些拾得的路障编织成二维构图,召唤出我们复杂的社会结构,并邀请参与者共同探索这些富于紧张感的物件及其在社会中所承载的隐喻。展览中还有一些波普艺术元素出现,例如引用了唐纳德·贾德(DonaldJudd)的叠放的盒子和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的画作,展现了对日常物品的挪用和极简主义特征。

“万物与虚无”探索了物质世界中的内在系统和固有秩序,它们很多都在数千年前便已被发现,并且仍然与当下密切相关。艺术家选择的物体都是当代社会中实质性的建筑组成部分。木质路障、箱子和木托盘皆为时常被遗忘的碎片,但它们也同样构成着我们社会经济存在的基础。艺术家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地传递代码,而是在现实的结构中找到它们的体现,这是艺术家最深刻的灵感根源。

新闻通稿

   202096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协办的“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在大学城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大学城美术馆疫情以及空间改造以来的首场展览。展览以一件大型装置以及19件墙上装置为我们展现迈克尔·查莱赫斯基在现成品艺术创作中的探索追求,通过这个案例,也能为美术学院的教学和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谢璇,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庆元,中国画学院教授周湧,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可、罗奇,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熊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姚玳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副馆长陈晓阳,艺术家汪凌,太古美术馆馆长陈智等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以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代表郭巍薇分别致辞。

   王璜生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由来,并分享了他对艺术家作品在美术馆空间呈现的视觉感受,他很欣赏艺术家对中国哲学、材料运用、视觉表达以及作品与空间关系的探索,他认为展览在广美美术馆展出,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郭巍薇总结了艺术家近年来的艺术变化——从二维平面空间表达三维视错觉效果的探索到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并介绍了艺术家对易经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他将观念、创作与物料的结合,还分享了艺术家创作与工作中的细节和情境,让观众对艺术家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迈克尔因疫情未能前来,他录制了一段视频,对展览的实施表示感谢,并在视频中拍摄了他创作的状况。

   开幕式结束后,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带领大家进行了展览导览。她向观众细细地分析了大型装置作品《万物与虚无》,并结合材料、空间结构以及展览展示与观众一起解读。通过不同的作品,她还跟我们分享了艺术家的作品与空间的对话以及作品表达在空间里的趣味,等等。

   本次展览至108日结束,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请前来参观的观众们关注我馆防疫期间开发相关事宜以及预约参观办法。

  • 附件【海报.jpg】已下载

上一条:烽火红棉——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雕塑作品展

关闭

相关文章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