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秋游拾艺——国庆公教活动回顾

2021年国庆假期,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联合各院系老师和同学举办了一系列的公教活动,分别有专场导览、“缘溪行”工作坊、“时代之眼:你眼中的时代感”版画工作坊(儿童专场)。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现场气氛活跃,使大家的看展之旅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专场导览+工作坊

移动的时代之眼

——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

10⽉2日上午⼗点,⼴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公教活动于2号展厅拉开序幕,由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的郭羽纯同学主持,介绍今天的导览和工作坊。

“移动的时代之眼”展厅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何小特⽼师为⼤家导览。该展览通过六个单元向观众展示抗战走向新中国这个过渡期间的艺术思想、主题和风格等方面的变迁。

何小特⽼师运⽤深⼊浅出的道理多⽅⾯讲解⽊刻在不同阶段的呈现,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所提供的资料和思考,观众可以更深⼊地⾛进那段极具社会意义的创作和展览的原境。

缘溪行——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展览与编辑”课程实践展·案例一

⼆楼的5号展厅“缘溪行”是⼀个活动专场,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的王钰烨、彭嘉颖同学为观众进行导览,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展厅作品,还可以以互动的形式加入其中,与创造者进⾏“交流”~

第⼀个活动是“撕⼀撕,贴⼀贴”,由艺术与人文学院艺术管理学系的万棣维同学带领大家与作品进行互动。创作者鼓励⼤家把内心的标签写在魔术贴上,然后将它贴到墙上,再撕下来。

墙上贴满着观众写下的标签,“优雅”、“逃避”、“渣⼥”,这些标签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都会给被贴上标签的⼈带来影响。创作者希望观众可以将撕下标签带来的快乐,转化为在⼼中撕下 “标签”的勇气。

第二个活动为“书籍的呼吸”,这一片空间可以让观众放空自己的大脑~在这⾥,寂静、严肃的图书馆将被打破,观众可以真正享受到阅读的滋养,打造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圣地。

第三个活动的名称为涂绘你心中的“桃花源”,观众们通过各种材料、各种形式去画出自己眼中的“桃花源”。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锦灰堆——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展览与编辑”课程实践展·案例二

“锦灰堆”同样位于⼆楼,三位导览⼈涂畅、岑柏谆、梁轩铭均来自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系,他们分别为观众进行作品介绍,展厅中的作品皆摹写于⽣活中的元素,并在已拼接的形式中构成某种宽度,为叙事带来张力。

这是⼀个互动性很强的作品,创作者将个人生活回忆转换成可互动观看的媒介,观众可以通过感受流动的温水,黏贴代表着针孔的贴纸来触碰创作者的情感回忆,即使是小朋友也可以参与~

导览⼈介绍《混凝土、水管与天空》创作者的创作形式及思想:通过并置多元材料讲述他的个人生活。

凝视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1840年代至今)

位于三楼展厅的“凝视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1840年代至今)”由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李慧丰和助理策展人曾伟峰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导览,整个展览以时间为线,讲述国外摄影家所观看到的中国变化与发展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在两位⽼师的带领下,观众们⼀起漫步在了历史的长廊中,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来华摄影师对中国的"凝视"。

李慧丰老师还带了珍藏的旧照片和资料为观众进⾏辅助讲解,让观众们了解了每⼀个时代、每⼀位摄影师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样貌是不⼀样的,可能是真挚的热爱、可能是真实的纪实、也有可能是冷峻的审视,但每⼀幅作品都凝结着那个时代多样性的意识,我们要客观中立地去看待这段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

 

时代之眼:你眼中的时代感

版画工作坊(儿童专场)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以及新中国72年华诞之际
大学城美术馆筹办了“移动的时代之眼”一展
作为“现代版画研究展”的延续

2021年10月5日
借此展览
传播教育部与两名来自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共同发起了此次版画工作坊
借助孩童独特视角以及版画特殊肌理
重新视察崭新时代

版画是什么?

老师首先给小朋友们介绍了
版画为何以及生活中版画何存
在故事画、年画等处寻觅木刻版画的踪影
借助图像及展览中的展品
体察艺术家眼中的生活景象
以及版画这一表现形式的动人之处

版画是怎么做成的?

在动手创作之前
大家初步熟悉了道具和流程
不同的木刻刀与橡皮章的碰撞
丰富的木刻肌理与纸墨的贴合
转叙目中所视 表述心中所想

版画实操

在理论知识储备完毕后
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实操环节
不同图示、不同组合
一个又一个精彩独特的画面诞生
一起来看看吧!

总结

以新生世代之目
绘制新时代之感
稚拙的想法与手法
却有着难得的童趣语义所在
以后浪之名,绘兼善天下

上一条:年度回顾 | 困境中的蓬勃生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群公教回顾 下一条:美术馆课堂 | 移动的美术馆——岛上营地

关闭

相关文章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