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余斌霞|以技释绣——刺绣中的技艺解读

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余斌霞老师主讲的“以技释绣——刺绣中的技艺解读”于2021年12月17日上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老师主持。此次讲座余斌霞老师从针法技艺入手,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刺绣的针法技艺特征及演变,在对今年以来惊艳亮相的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挖掘出原生于湖湘大地的桃源刺绣所蕴含的岭南粤绣的技艺因素,旨在揭示湘粤两地刺绣在材料、技艺、文化上的交流与共通。

讲座环节

余斌霞老师在讲座中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讨论:

一是,中国刺绣技法演变历程;

二是,桃源刺绣中的粤绣技艺因素;

三是,桃源刺绣与潮绣欣赏。

在第一部分中,余斌霞老师一个层面是从刺绣技艺的角度着眼,通过刺绣的针法和技法来解读刺绣;另一个层面是梳理了中国历代刺绣技法的演变过程。余斌霞老师结合着对绣品的分析,对各种针法、技法进行了一一介绍。在另一层面上,则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各朝代的绣品代表作出发,大致说明了每一时期刺绣的历史背景和刺绣的特点,以及各种针法和技法在各朝代中是如何使用、如何转变、如何发展的。最后,余斌霞老师还介绍了地方彩绣兴起于清代中晚期,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鲁绣等,它们各具特色,形成了争奇斗艳的局面。其中苏、蜀、粤、湘四种地方刺绣更是蓬勃兴盛,进而发展成为大家所熟知的中国四大名绣。

在第二部分中,余斌霞老师首先从“什么是桃源刺绣以及它的工艺特征”这一问题出发,解释并说明了桃源刺绣的概念和特点。从概念上来说,桃源刺绣应该是泛指自古至今在桃源这片土地上制作的刺绣工艺品,桃源刺绣主要涵括彩绣和挑花两个品种。桃源刺绣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品种齐、存世量大;二是,绣技巧而多变;三是,具有极高的美术造诣。余斌霞老师也特别说明了,从研究成果上来看,现存的桃源刺绣以清代晚期至民国这一时期的绣品制作最为精美。因此,这一时期的桃源刺绣也是余老师在讲座中主要讨论的。

与潮绣不一样的是,桃源刺绣通常被广泛运用到民众的生活当中,而潮绣则多见于彩楣、礼仪用品中。桃源刺绣基本上都是见于日用品,涵括到被面、镜帘、插屏、绣花、云肩、轿衣、挂帐、椅披、挽袖、花鸟纹枕顶、荷包、鞋垫、眼镜盒、小孩用品、帐檐,可以说桃源刺绣运用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代民国这一时期,桃源刺绣针法多样,既有古老的针法,如锁针、纳绣、网针、金线绣等,甚至历史上曾盛行一时而当今也已失传的如劈针、拉锁绣,在桃源刺绣中也可以找到痕迹。此外,桃源刺绣还有一些特色针法和技法,如毛针、人物开脸技法、掺针的使用,这些针法和技法使得桃源刺绣具有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其它如松针、分筋针、扎针、盖针、旋针、铺锦绣等多种针法的使用,也极大了丰富了桃源绣品的表现力。在桃源刺绣里面也出现了画绣结合的技巧,画绣结合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技艺,在桃源刺绣里可以看到一件帐檐中寿星的头部用的就是墨绘和刺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同样,在潮绣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处理方式。

桃源刺绣的表现题材以人物、动物、花鸟、博古、山水为主,其纹样主要由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山水为主,纹样主要有几大类组成,各种题材绣品的图像刻画各具特色,都有着别具一格的风采和神韵。

桃源刺绣的色彩非常有冲击力,其用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大胆运用对比色;二,利用同一色系之不同色阶颜色的渐次变化来表现物象;三,注重色调的整体性与单纯性,在整体用色的局部,用另外一种颜色来打破和呼应。

随后,余斌霞老师以多件桃源绣为例子,介绍了桃源刺绣中的垫高技艺、过桥针法、孔雀开屏物象的构图处理以及金银线绣、孔雀羽绣等材料的运用,从中说明了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已经具有了粤绣的技巧因素。

在最后一部分中,余斌霞老师主要通过将桃源刺绣和潮绣对比着欣赏,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关于湘绣的表述有这么一句话:“湘绣是在清末年间,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收苏绣和粤绣的技艺发展而来的湖南地方刺绣。” 总之,清代民国时期的桃源刺绣原生于湖湘大地,但其所蕴含的岭南粤绣的技艺因素和在纹样表现和处理上与潮绣相似,表明清末民国时期,湘、粤两地刺绣在材料、技艺、文化上存在着交流与共通。

讲座的最后,胡斌老师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第一,本次讲座呈现出了刺绣整体一个大的面貌,但随着地方彩绣的兴起,不同区域的刺绣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不同的区域里有很多不同的特征,自然会分出很多的支流,若在一个笼统的说法底下一些小分支就可能被忽视、被遮蔽。

第二,一方面需要重视小的分支,而另一方面则又要有打通的概念。正如余斌霞老师在讲座中将粤绣和湘绣相联系,这就是一种跨区域的意识。因此,无论是跨区域还是甚至更大范围的跨国别,这种连通感和整体感要具备。

第三,无论是民间艺术还是非物质文化,都需要与原来所谓的主流美术相打通和连接起来。因为它们之间是一个相连接的整体。如果从这一层面来看,民间艺术的研究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面向。

观众提问环节

观众1:

这批桃源绣品现收藏在何处?湘绣、粤绣和苏绣之是一种怎样的动向关系?

余斌霞老师:

关于这批绣品,是湖南省博物馆和桃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一个展览中的展品,大部分展品来自于私人收藏,展览结束以后,展品就都及时归还到了私人藏家手中。关于湘绣与粤绣和苏绣的关联问题,还有待今后研究的深入;粤绣和湘绣的问题,我觉得是粤绣影响湘绣。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受苏绣和粤绣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绣种。我也感觉到桃源刺绣带着粤绣的特征更多,比如花鸟。这个还有待于深挖,以后我们多加强沟通联络。

观众2:

在清代广绣的作品中,广州的店铺和作品经常会冠“顾绣”的名称,因此,关于桃源绣历史在文献记载当中又是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

余斌霞老师:

桃源刺绣最近几年才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在文献里面还没有找到有价值的记载。至于顾绣的影响,四大名绣实际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桃源刺绣也有顾绣的影子。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研究任何一种文化包括刺绣文化,一定要关注人员的流动。在明代的时候,明藩王荣王就分封在常德,他很喜欢看戏。往前追溯,桃源木雕、桃源刺绣里有很多戏剧题材的作品,可能与它有关。但是文献记载还没有发现,这个也有待于以后再深入。

 讲座现场合影

撰文:卢彦伶

编辑:廖森乾

审核:薛燕 张青

审定:胡斌

上一条:开幕式和研讨会预告||季风有信——20世纪上半叶的省港文艺及东南亚华侨的现实叙事 下一条:讲座回顾||华天雪|习非成是与认知闭环:中国近代美术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关闭

相关文章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