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代“素描”一词源于拉丁语“disegno”,本义为绘画或者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disegno”是艺术家进行艺术训练和实践的重要活动,它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发展为绘画、雕塑与建筑的基础原则与本质方法。该词强调艺术家在艺术中表现物体和场景之理想美的能力,并将这种表现力与绘画者自身的创作理念联系在一起,由此把绘画的地位从工艺提升到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后人也将“disegno”同其余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的遗产一齐继承,通过学院派的绘画教育代代相传。随着二十世纪初期自西方留学归国的艺术家们将西方学院派的艺术教育模式引入中国,以素描为代表的、理性的艺术观察方式与思考方式得到大力倡导。
如今,素描课已经成为艺术院校造型基础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创作过程中蕴含的智性之思以及朴实而直接的特质决定着其作为绘画基础训练手段的合理性。如此这般,素描便在绘画艺术中被赋予了“里色”的身份。而另一方面,人们观看艺术的角度及态度也在当代艺术价值观的不断冲击下发生剧变,素描的概念同样获得了空前的解放。除了被视为创作的基础技巧之外,素描开始充当创作的意图并成为独立的艺术表达,逐渐从绘画教学的 “里色”走向了“台前”,获得了独立创作和观念表达的意义,在此层面的素描已然从前期的艺术创作准备状态演变成了成熟的、有艺术价值的独立作品,这种解放促使素描更回归于“disegno”的本义,与绘画产生一种原初的关联。
素描的引入促使中国美术视觉观念发生革命性转变,在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的造型方式、风格流变时,我们都不得不考虑素描因素在当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围绕素描,也有过不少讨论,比如素描与美术创作、设计、当代艺术等之间的关系,素描教育当中的不同体系等,而较少将之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中,整体审视其在建构新的视觉形态方面的作用,以及由此透视出的背后的思想意识与机制形态。
有基于此,该展览旨在梳理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素描传承脉络源流的同时,深入挖掘学院框架下造型学科素描的多元可能性,以两种叙事并行的策展思路言说“多维观看”主题下当代素描的多重身份,并从多个维度展现两所高等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特点及状态,为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建构提供反思性的观看视野,力图促进更具开放性的新的艺术形态和生产机制的萌生。
上一条:与天真一起:艺术家与儿童的融创与互生 下一条: 我在努力画着我自己:段正渠作品展
【关闭】
展览时间:2024年9月1日-10月8日
展览时间: 2024年8月20日至9月10日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0日- 5月5日
展览时间:2024年4月10日—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