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课堂系列展: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展览与编辑”课程实践展·案例一

开放的课堂系列展:

缘溪行——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展览与编辑”课程实践展·案例一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5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5号展厅

展览总监:陈晓阳

学术指导:郭伟其、何小特

策展团队:陈妍、郭羽纯、林章源、彭嘉颖、苏陈明月、王钰烨、曾庆龙、庞海昀

展览执行:李铁军、张爽、黄兴彪

视觉设计:林章源、万棣维

公共教育:王秀媛、余爽、刘子瑗、杨柳

参展艺术家:陈墉、阙成超、刘国权、谢子谦、阙乐旻、张艺馨、黄燕雯、黄奕凯、陈思婕、胡永玲、纪怡楠、陈嘉宇、宁家欣

特别鸣谢:来回、帛然

引子

年轻的策展人和同样年轻的艺术家,为我们呈现了这一现场,而这一现场是否可以预示未来某个引人注目的艺术现象,则有待时间的检验。历史学从来不缺乏对当代史的记录与研究,艺术史也一样。当代艺术之所以难以成史,一方面在于纷繁的艺术现象尚未沉淀为艺术史家方便分类整理、建构大厦的知识块件;一方面也因为鲜活的今天总是与特定的空间和情境密不可分,难以在短时间内概括成纸面上的历史线索。

   我们在艺术与人文学院开设《展览与编辑》课程,正是寄望于同学们将三年来的历史与理论学习通过实践展现出来,用空间策划弥补线性叙事的不足,从而带着更加多元与直观的体验再回到整体的艺术史研究。每年的毕业展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在这一知识考古现场中策展人面临爆炸性的艺术信息,如何借助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让零散的作品形成更加有趣的整体叙述,就成了一个开放的问题、开放的课堂。相信这一项目的开展,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在实验中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发。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

郭伟其

前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缘溪行」于《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契机。在本次展览中,我们欲引桃源为喻,指代一个令人感到轻快、舒适与宁静的空间与状态,一条以轻松对抗沉重的路径。我们并非意在构建一个完美的彼岸,而是希望呈现一条通往「桃花源」的路——缘溪而行:沿著蜿蜒分岔、时续时断的溪水前行……桃源也许近在眼前,又或许远在天边。如此之状态,正是求索,是探寻我们心中那座桃花源时的精神状态。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而生活正是如此,它或许糟糕,有数不清的细碎烦恼、望不尽的迷茫未来、曾经的伤痛、突如其来的灾难甚至远方不断发生的悲哀……我们无需再强调这个世界有多么不好,但我们能否从生活中探出一条路径,去寻找轻盈的力量,以对抗沉重的现实?

       卡尔维诺谈及轻盈时曾言:“寻求轻松,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对生活重负的反作用力。”追寻「桃花源」,既不是逃避,也不是懦弱,而是寻找另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另一个认识与检验世界的方法,也是应对糟糕现实之另类可能性的探索,是生命的顽强所在。

       而溪行的尽头闪烁着通往每个人心中那座桃源的微光。

——缘溪行策展小组

展出作品


hint:“自我的定位”

宁家欣/ 《塞满食物的镜子》/ 工艺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工艺方向


hint:“适当的逃避”

陈墉/ 《韭局》/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hint:“破除误解”

张艺馨、黄燕雯/ 《易撕行动》/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hint:“接纳”

阙乐旻/ 《褶裥》/ 工业设计学院/ 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

hint:“幸运的自洽”

胡永玲/ 《三个气球掉下来》/ 美术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工艺方向

阙成超、刘国权、谢子谦/ 《入寐》/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hint:“感受‘时间’”

黄奕凯/ 《咻》/ 工业设计学院/ 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


hint:“禅”

陈思婕/ 《喧嚣》/ 工业设计学院/ 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

陈思婕/《冬》/ 工业设计学院/ 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

hint:“书籍的呼吸”

纪怡楠、陈嘉宇/ 《嘘:图书馆给你什么感觉?》/ 美术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工艺方向

上一条:开放的课堂系列展: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展览与编辑”课程实践展·案例二 下一条: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

关闭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