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传颂古今的《逍遥游》,对于残障伙伴来说,是如何理解的?
“逍遥”是什么?
每个人距离逍遥的状态又有多远?
缘起于今年5月,由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发起,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合作的重塑DNA残障创新就业训练营,25位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残障学员背起行囊,走出家门,如同鲲化型成大鹏,向着新的天地与人生出发。
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毕业项目组“能形”提出这样一个概念:
“缺失是一种不能,还是一种形状?”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缺失的两种不同表述方式。一种观点认为缺失是一种“不能”或“不完整”,还原事物的完美状态是首要的目标;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缺失本身也可以是一种有形的、有意义的“形状”,是事物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缺失并不一定要被看作是问题或瑕疵,而是一种有价值的特征。
正如树叶的缺口会被认为是形状,而门板的孔洞会被定义为破损,同样的形状为何会有差别。
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张晓静老师、跨媒体艺术学院志愿项目组、毕设项目组“能形”与合木团队、艺术家丸仔、陈洲一拍即合,引导残障学员在身体表达课中,通过艺术的创作,身体感知与打开,去探索限制、自我边界、社会关系和回到那个非语言的真实的自己。同时也打破了残障与非残障之间是受助与助人者的角色,在10次课堂里,所有人都融合参与进来。
第一次:陶土基训(时间:5月10日)
第二次 :陶土成作(时间:5月11日)
第三次:马赛克拼贴“关于自己身边影响他们的人或物”(时间:5月17日)
第四次:身体剧场“身体倒模”(时间:5月18日)
第五次:身体剧场“纸与墨的行走”(时间:5月24日)
第六次(时间:5月24日)
第七次:身体剧场“陶件相处”(时间:5月31日)
第八次:身体剧场三人组合互动(时间:6月1日)
美院间隙-5.20-5.21重塑公益嘉年华(5.21第33个全国助残日)“能形”项目组摆摊
我们从庄子《逍遥游》获得灵感,重新看待残障这个身份改变了人可用的空间,以及生命的时间。并在一次次通过艺术的方式重塑体验的认知,与别人构建新的接触空间,让自己逐步探索出新的经历,成为飞上天的鲲,或者别人眼里的鹏。
“为何被动的状态,那么多人会选择它
我不管,我听到了自己内里的声音,
我相信它,它说什么我做什么,
我做什么,我就说什么,同时我也这样想着。”
“我嗅到的花香、见过的月光、脚趾下海浪经过留下的沙和雪山的冰冷,
这都在我的经验,在一念间动身,即见成就,
这是逍遥。”
6月15日,我们与残障学员一同创作的“逍遥行者的N度空间”身体剧场演出,将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中亮相。
因为“缺失”,反而让身体有了不同的使用方式,也让每个人的迈步伸展、扭头举手都变得千姿百态,创造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位残障演员的表达是即兴的,也是最真实的,邀请你成为观者,去感受他们呈现的“逍遥”。
活动基本信息
活动名称
逍遥行者的N度空间
时间
2023年6月15日(周四)
下午2:30
地点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一楼
项目策划
刘颖璋
指导老师
丸仔Maru、张晓静、陈洲
编舞
丸仔Maru
剧场共创
“能形”毕设项目组
(刘羽桐、严颖思、袁展彬、邵文静、蔡林蔚、
潘佳慧、陈韻航、邱恩茹、洪章高、李桃芳、江晓茵)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志愿项目组
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
演者共创
董上、邓伟峰、傅丹妮、郭伟照、何承朋、
黄美云、何亚军、李贵邦、李磊、刘嘉文、
李雪莹、刘育、刘羽桐、戚洛文、曲望、
沈月霞、王发胜、吴泽宇、杨培东、严颖思、
张国庆、周学平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是面向未来艺术发展的学院,2018年由实验艺术系、戏剧与影视艺术专业、摄影与数字艺术专业整合而成。
能形是由广州美术学院的两名学生刘羽桐、严颖思在毕设期间成立的项目组,通过组建公益小组,演出和公益活动以将公众视野漫入各类社群,习以为常,目向共融。并预备通过多种方式为受益人提供帮助,提高社会大众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重塑DNA残障创新就业训练营于2017年发起,致力于推动不同障别人士从自身特质出发,提升自身素养、能力和视野,创造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
该计划希望打破残障人士就业的刻板印象,通过提升能力的系列课程培训、链接就业资源、创新多元就业尝试等形式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业。
合木创新中心是一家专注中国残障群体创新就业开发与推动的专业型慈善组织,于2018年底在广州民政局注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