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GAFAM+A MOOC“艺课”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最新推出的学术交流与传播平台,旨在以美术馆学人的专业研究展开相关学术探索。通过GAFAM+A MOOC“艺课”,美术馆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研究文章、专题讲座、学术前沿等内容分享。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更侧重于以美术馆为核心的知识生产和理论传播,希望在丰富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将美术馆学人的科研成果带给观众,也为公众打开更多元的艺术视角。
召集人语
“艺耀大湾——20世纪广东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及其传播”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GAFAM+A MOOC“艺课”系列下的一个专题,本专题由学术专文与系列讲座两个部分组成。
在主题之下,我们将陆续推出六篇学术专文,分别以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以及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典藏分享为中心,向大家介绍这些美术馆关于20世纪广东美术的典藏情况,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和研究学者提供相关研究信息,以期能继续深入关于20世纪广东美术的学术研究。
香港艺术馆藏广东书画
刘湘滢(香港艺术馆一级助理馆长)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风起云涌、漫天烽火的年代,在动荡的背景下,让这个南方小岛一下子成为文物的集散地,也成就了香港文物收藏的黄金时期,不少私人收藏最后走进公共博物馆成为永久收藏。自1964年第一件绘画作品《道教天神像》入藏以来,在接近一个甲子的时间里,香港艺术馆透过购藏及捐赠,至今已庋藏逾七千多套涵盖由明初至二十一世纪的书画藏品。因香港与广东地区在地理和文化上十分接近,香港艺术馆遂顺理成章地侧重收藏广东书画。
历年来购自私人收藏的来源包括吴鸣医生挹翠阁藏明代至近世的广东书画、高氏家族及春睡画院学生收藏的高剑父画作、郑若琳先生的珍藏、许晋义先生的崇宜斋珍藏等。除了购藏外,艺术馆更获得多位收藏家及艺术家无私的惠赠,如黄般若先生于1968年惠赠的69套广东书画及其后人惠赠的黄般若绘画及写生稿、何子忠先生于1977年惠赠的22套广东书画、何漆园先生的学生及后人于2005年慷慨捐赠63套何氏的书画精品及21套友侪送赠何氏的作品、黄鼎康先生遗赠我馆的广东名家翰墨书迹、曾任职《华侨日报》营业部主管的卢兼腾先生后人捐赠卢先生收存之近代广东书画作品共48套等。
图1 戴熊,仿文伯仁松阴策杖图,无年款
水墨设色纸本扁面,18.6 x 53.6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品
图2 高剑父,五层楼,1926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80.3 x 41.8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品
图3 苏六朋,戒烟图册,1854
水墨设色纸本三开册(页一),28.3 x 35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品,黄般若先生捐赠
图4 李硏山,松石,1938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141 x 40厘米
香港艺术馆藏品,何子忠先生捐赠
在历年的捐赠中,近年较具代表性的要算是来自至乐楼的捐赠。至乐楼艺术发扬(非牟利)有限公司分别于2018及2021年合共捐赠365套横跨宋代至二十世纪的绘画和书法名迹。「至乐楼藏中国书画」是已故慈善家及收藏家何耀光先生所建立的私人收藏。他以「至乐楼」命名其书斋,除了表达鉴赏古人名迹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外,更寄予「为善至乐」之意。其藏品以明末清初的书画最为丰富,当中较为特别的是包括一批岭南僧人的书画作品。不少广东文士在面对明朝覆亡、改朝换代的情况下不甘受异族统治,宁愿遁入禅林以避剃发之辱。他们的书画作品表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呈现了丰富多样的面貌。
图5 函昰,行书雪诗摘句 无纪年
水墨纸本立轴 232.5 x 65.5厘米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品
图6 今释,行草书诗文册,无纪年
水墨纸本三十一开册(页一),29.5 x 43厘米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品
相比于其他收藏,至乐楼特别以明遗民的书画藏品闻名于世,但较为少人知道的是,至乐楼还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二十世纪书画收藏,在其整个收藏中亦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这批收藏中有些是由至乐楼主人何耀光先生在历年搜求书画的过程中结交的友侪,如李硏山、黄般若等馈赠。由于二十世纪政治及社会的变迁,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包括晚清遗老和广东的博学鸿儒等文人,他们分别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和三十至五十年代纷纷离乡别井,南来到香港避居。这些南来的文人创办学校以培育人才,同时亦结社雅集、创办刊物、举行展览,以保存及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对传统文化在香港的传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何耀光出生于广州,1921年跟随已成家立室的兄长何耀全到香港生活及求学。1938年创立福利建筑公司,往后数十年间见证了香港发展成国际大都会的变迁。作为香港建筑界翘楚的何耀光,在保存、传播和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事业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他曾担任学海书楼董事,负责邀请讲师和讨论推进讲学的工作,以提高公众人士对国学的兴趣。多年来,至乐楼还联同一些寓港文人,包括汪宗衍、劳天庇、李硏山等人,合共出版了超过四十种与中国文学及艺术有关的书籍,其中包含多部广东文献及时贤的着作,如黄节的《诗律》和《蒹葭楼诗续稿》、释函昰的《瞎堂诗集》、黎遂球的《莲须阁集》等。何耀光亦将其藏品整理,延请有「小楷王」之称的香港书法家何幼惠抄写,出版著录,同时又举办多个展览和筹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令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欣赏及研究其珍藏。
历年来,何耀光一直与寓港文人有密切的交往,并且大力赞助文化活动,在文化界广结良缘。1966年适逢其六十大寿,一众书画好友、香港文化名流等纷纷为其送上书画作品作为贺寿之礼,如冯康侯、卢湘父、许菊初、陈荆鸿、劳天庇、苏文擢、潘小磐等。其后何耀光将这些作品整理成《寿言集》结集出版。至乐楼这批独具特色的二十世纪书画藏品,与香港先贤和这些南来文人一样,在保留、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以及传统文学及艺术留下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亦侧面反映了广东及香港书画的发展及收藏历史。
图7 冯康侯,楷书潘小磐撰楷书贺寿序,1966
水墨洒金笺纸本立轴四联屏,各155.2 x 35.7 厘米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品
图8 容漱石,牡丹喜鹊,1966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120.3 x 59.8 厘米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品
图9 许菊初,行书贺寿七言诗,1966
水墨纸本立轴,97.1 x 33.8 厘米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品
图10 陈荆鸿,行书贺寿七言诗,1966
水墨洒金红笺本立轴,105.4 x 34.4 厘米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品
往期回顾:
1. 【GAFAM+A MOOC 艺课】 | 课稿与临摹: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广东近现代美术教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