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通知|《新美术馆学》研究文辑征稿启事

《新美术馆学》研究文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 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由曾创办《美术馆》和《大学与美术馆》的王璜生教授担任主编,研究文辑提倡开放思想和实验精神,在方法上以“新美术馆学”视野为导向,呈现中国对美术馆学史的系统性梳理与理论表述,提供在反思、批判等现行思考机制和文化研究的泛学科视野下国内外学界对美术馆系统的成熟思考及创新性研究,同时期待与国际美术馆学界的前沿文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有效对话。《新美术馆学》研究文辑的出版周期为半年一辑,一年两期。栏目以“新美术馆学”研究提出的人、空间、制度、实践这四个研究向度为参照与衍生。

                                                 

                                                                                                             

1特别策划

2观念—思辨

3空间—生产

4机构—制度

5在场—实践

主编:王璜生   执行主编:沈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是《新美术馆学》研究文辑特别开设的专题栏目,通过聚焦社会、研究、政策、实践等与美术馆当下现实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讨论美术馆及其学术理论的前沿话题与发展趋势。栏目一期一题,通过专题写作、对谈采访、经验交流等形式与时俱进地拓宽美术馆学科的研究思路。

观念—思辨

本栏目主要刊发美术馆“主体研究”和“本体研究”两个路径为思考对象和展开论辩的文章。新美术馆学提出“以‘人’为主体”,“人”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美术馆管理的践行者,也是美术馆履职和公共服务的对象。新美术馆学面向人与人、人与展场的关系展开,拓展美术馆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为“主体转向”这一话题提供新的研究维度与自由度。本栏目从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的综合领域追踪讨论美术馆学的前沿动态,将收录国内外美术馆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具有创新性和思辨性的理论写作,着重探讨美术馆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空间—生产

本栏目提倡开放空间与美术馆无墙化之后的美术馆研究与写作。对新美术馆学研究而言,“空间”不仅是对美术馆的物理形态与公共属性的描述,还意味着更为开放的“公共领域”。“空间”所具有的多向度特点,包含其物理形态、精神形态、社会心理形态等。本栏目关注美术馆的空间与边界,强调作为“空间”的美术馆与机构,提倡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方法,将美术馆与空间放逐于内与外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探讨其文化生产、公共性与空间权力的综合性话题。

机构—制度

美术馆制度研究包含管理机制、藏品机制、策展机制、运营策略等不同的研究面向。随着近年来中国的美术馆机构相继崛起,美术馆行业对自身相关的制度与机制层面的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本栏目针对国内美术馆规范化与体系化的运作,关注美术馆机构和制度在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从理论层面提出行业内的建设性意见,以理论建构自身的学术体系,从而体现自我的价值与效用;另外,从机构研究的视角考察美术馆在社会关系中的占位,厘清艺术机构所具有的公共性及教育性,推进美术馆机构与制度的反身性研究。

在场—实践

本栏目对具有实验价值的展览实践进行观察、追踪与研究。同时,在“新美术馆学”视野下重新定义美术馆、展览、策展人、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在展览与跨界实践中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交流与借鉴,延伸美术馆实践的外延与边界。本栏目将追踪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与艺术机构的现场,并在实践中窥察有价值的新议题、新方法,拓展“新美术馆学”的视野域和实验域。

征稿说明

1、字数以 10000-13000 字左右为宜。

2、请提供与您文章内容相关、符合出版要求的图片 5 至 10 幅(像素不小于 2M), 并提供准确的图片说明。

3、将稿件、配图通过电子邮箱发至本刊编辑部或审稿人。

4、所征集稿件一经入选,将按照国家标准支付相应稿酬。

5、本征稿通知长期有效。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 307102521@qq.com ; huangsheng_wang@126.com

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

               

                                      本期编辑:李微、李光仪

定:王璜生、沈森

上一条:学术/动态 | 共构中的美术馆与新美术馆学 下一条:广州美术学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关闭

相关文章
搜索
最新展览 胡一川